“战‘疫’过程中,许多文艺工作者通过创作,支援这场无硝烟的战斗,我作为兴宁烙画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更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家住兴宁市罗浮镇的烙画大师罗旭庆说。
疫情防控期间,罗旭庆看到检测点竖起党旗、党员干部在迎风飘扬的旗帜下、日以继夜严守村口、保障村民安全的这一幕,便下定决心要将这一幕用自己的“金属画笔”记录下来。
据介绍,兴宁烙画属传统美术类别,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火笔画” “烫画”,是中国古代拿金属代笔,通过电或火加热后,在木、竹、布、纸等材料烙烫出来的一种极其稀有的图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创作烙画需要先画好草图,然后根据所画的内容挑选合适的板材,板材需要进行防虫、防蛀、防裂、刨光、打磨等处理,才能把画稿拓在木板上,最后用“金属笔”烫烙画面。
“从前期的采访、写生,到最后完成整幅画作,花了五、六天时间。”罗旭庆说。这幅作品名为《抗疫处处有党员》,以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的罗浮镇高坑村村容村貌为背景,展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期间,党员干部坚守入村道路,履职尽责对全部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检查的画面。
2019年,兴宁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公布,兴宁烙画名列其中,罗旭庆则成了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这是作为传承人应尽的责任,画作虽不完美,但我希望通过它,推广这种古老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也希望鼓励全社会动员起来,大家共克时艰,一起战胜疫情。”罗旭庆说。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 钟思婷
编辑:杨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