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脱贫两不误!产业帮扶让兴宁这个村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居民减少出门,饭店不能营业……在部分传统农人认为因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农产品只能烂在自己的农田里的时候,兴宁市新圩镇大村村在天河区政府的帮助下,借助该村引进和成立的农业企业兴宁市四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天兴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实施产业帮扶,带领贫困户和村民努力消除疫情带来的影响,使贫困户不但没有一个掉线,反而提高了脱贫的含金量。据介绍,该村集体收入今年预计能突破20万元,将比去年翻了一番,是帮扶前的近30倍。

脱贫攻坚结硕果

大村村是省定贫困村,村民总户数1008户,人口3025人。原来在册相对贫困户63户158人,有劳力贫困户40户127人,无劳力贫困户23户31人。天河区沙东街挂钩帮扶后,该村坚持发展产业,扶持当地龙头企业,积极指导和帮助兴宁市四季美公司及其旗下的春花秋月合作社开展无花果、食用菌、红薯、木耳等种植。再由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因户施策,带领农户发展种植或养殖,带动当地百姓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合作社同时还吸纳了9户贫苦户入股,每年按入股资金的5%的定额分红。

2018年底,天河区为大村村引入种植食用菌,并于2019年投入123万元资金用于扩大种植面积。建立的兴宁首个控温控光的食用菌立体种植室,可一年四季不间断种植品质更好、价格更高的产品,实现了合作社从种植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合作社现有三间厂房共1000平方米,种植6万包鸡枞菌菌种,每年可种植两造,单造产值可达200万元,两造产值400万元,可为村集体增收7万多元。”天河区驻兴宁工作组副组长农仲林介绍道。

梅州地处山区,农民素来有养鸡的传统,养的土鸡也极受珠三角地区的欢迎。天河区沙东街道与大村村合作成立广东天(河)兴(宁)养殖科技公司后,引导农户开展乌鸡养殖及鸡类农产品生产,帮扶13户贫困户养殖乌鸡6000多只,年利润30多万元。

兴宁生态环境优越,蔬菜种植具有独特优势。但兴宁本地种植的大菜味道偏苦,不符合珠三角地区市场需求。在兴宁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广州市驻兴宁市扶贫工作组组长蓝蓝的牵线搭桥下,大村村引进增城迟菜心种子,培养成兴宁甜菜心。目前已种植约30亩,每年产量可达1.2万斤,亩产值可达10万多元。贫困户廖定英儿子患有心脏病,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她一个人种地。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对村里的工作也相对不配合。天河区对口帮扶后,她在村干部的引荐下,到合作社务工,如今每月可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此外,她还主动要求拿了300多只乌鸡的种苗和200包黑木耳菌包,请求合作社指导她开始种养。“按每只鸡50元利润算,每年两批出栏就可净赚3万元,木耳也可以创收4000多元,家里经济好了,人也开朗多了,我还经常看她晚上还在加班呢。”大村村党支部书记廖庆文说。

2019年8月份,沙东街道扶贫引导资金和兴宁市扶持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共同出资86万多元建设的大村村果蔬加工厂,配备了冷库、烘干机、切片机等,不但增强了大村农产品产业链的完整性,还解决了新鲜农产品的后顾之忧。品种的多样化的发展,生产的快速扩大,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四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理事长刘苑红介绍,公司常年雇佣的工人约40多人,其中贫困户7人,生产高峰期每天需要用工一百多人。产业的发展让大村很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了相对贫困村的整村退出,脱贫率100%。

防疫脱贫两不误

“一只乌黑鸡+一盒鲜木耳+一盒鸡枞菌+汤包一份+青菜一份”,这是四季美公司在疫情期间推出的产品套餐之一,一上线就受到了顾客的极大欢迎。“这是我们考虑到珠三角地区顾客有喝汤习惯,同时结合了顾客提出的意见推出的”。刘苑红说。

“疫情刚暴发的时候,我也特别发愁。要是没有人上工,产品卖不出去,我们跟贫困户签订的保价收购则无法兑现,很担心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刘苑红说,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大年初三,兴宁市委常委蓝蓝就带着广州驻兴帮扶工作组的干部来到了村里。他们不仅带来了防疫物资,积极帮助指导村民开展防疫工作,还帮助公司和合作社拓宽市场。

通过工作组干部的亲自“代言”,加上去年参加天河区帮扶兴宁市农特产品展销会和兴宁市第二届农特产展销会积累下的良好口碑,珠三角地区和梅州本地有大批电商主动与刘苑红联系销售大村的农产品。“大年初五冷冻链运送一恢复,我们的产品就供不应求了,现在每天营业额约4万。其中70%是供应珠三角的。等快递全线恢复,员工全部到位,我们公司每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9万块,其中线上销售占了90%。现在什么都不担心,只担心人手不够。”刘苑红说。

“受疫情影响,原本长期供应本地餐饮企业的黑皮鸡枞菇出现滞销,我们发动单位干部职工和身边的亲戚朋友,帮助联系销售渠道。”天河区沙东街道驻大村村第一书记狄杰说,他们发动街道的干部职工帮忙把产品推广到珠三角地区,半个月以来仅在微信上的销售就达10万多元。而在新圩镇大村村无花果种植基地,300亩无花果也已吐露新芽。农户们戴着口罩在地里进行整地、施肥等工作。据介绍,基地预计在今年六、七月份会迎来丰产期,亩产将达到3000斤左右。

村里的产业不仅没有因疫情受影响,反而越来越红火,看着身边的村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不少原来在外务工的村民也主动要求加入到村里的种养队伍中来。“去年出门打工的12户贫困户中,有7户就已加入了。相信我们的产业会越做越好,村民的致富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刘苑红说。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刘海阳

编辑:邓继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