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民族歌剧《血色三河》热映,其中时而磅礴大气,时而饱含深情的音乐旋律,赋予了这部剧根与魂,成为不少观众盛赞的亮点之一。而这背后的作曲主创人,是来自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青年作曲、音乐制作人谢鹏。
白T恤、牛仔裤、鸭舌帽……初见谢鹏,年轻的装束、幽默的谈吐都让人很难将他和“身经百战”的老艺术家联系到一块。孰不知,年仅30岁的他,已有多年的作曲经历,曾多次担任大型晚会的音乐主创,他的作品也多次亮相市级、省级、国家级舞台,并捧回了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原创歌曲一等奖等佳绩。
谢鹏出生于音乐世家, 他的父亲谢顺祥是梅州市山歌剧团乐队的退休笛子演奏员,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谢鹏对客家山歌有着浓厚的情怀,“从我记事起,父亲总会带着我到山歌剧团看演出、看山歌剧,潜移默化中激活了我体内的音乐细胞,是我艺术之路的‘启蒙’。”谢鹏告诉记者,循着父亲的艺术足迹,毅然回到父亲一辈子的音乐“战场”——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中心,成为一名客家山歌剧作曲家。
从小耳濡目染的山歌调,以及管弦乐的学习经历,为谢鹏在创作民族歌剧《血色三河》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艺术基础、技能的支撑。
“《血色三河》这部剧总共有45个唱段,音乐主要以松口山歌和管弦乐为主调,实现传统地方韵律和现代音乐的创意融合,形成了梅州的民族歌剧特色。”记者了解到,《血色三河》全剧120分钟,其中音乐就占了90分钟,而整部剧的作曲均由谢鹏一人承担,“我每天就在睡觉和作曲中‘无缝连接’,不仅减肥效果明显,头发也掉了不少,没戴帽子都不敢示人。”谢鹏幽默地一语带过创作过程的艰辛,事实上,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但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长达8个月的创作期间,他基本上每天只睡3个小时,瘦了10斤。
《血色三河》上映后,极具年代感又时刻彰显青春气息的音乐,圈粉无数,除了铁杆粉丝外,不乏年轻“新粉”的身影,而这也是谢鹏坚定信心继续摸索创新山歌剧音乐的初衷。
“艺术需要传承,而传承的关键在于有人看、有人喜欢,要注重培养全年龄层的‘戏迷’。”谢鹏说,如今自愿买票进戏院看戏的年轻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传统艺术没有与时俱进,找到契合全年龄层的共鸣点。他举例《血色三河》的编曲风格解释道,剧中客家山歌调的保留,传承了地方特色,给老戏迷一种熟悉感,而创新融入管弦乐,以符合年轻人的音乐欣赏趣味,发展新“粉丝”。
谢鹏的音乐风格,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从《祝福新时代》,再到《血色三河》,一路磨练和探索,谢鹏的作曲功力不断突破,在《血色三河》中初露锋芒,传承客家山歌的理想之花得到绽放。他表示,《血色三河》传统与现代音乐融合的效果突显,接下来他将继续探索客家山歌与现代音乐共通点,寻找两者的最佳融合点,应用到下一部剧目的音乐创作中,为客家山歌“传下去”“迈出去”而“发声”。
本报记者:林婉萍
见习编辑:古丹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