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类丨平远船灯(省级)

据福建武平县志(卷二八•文化) 记载:民间传说清初顺治皇帝为祭奠征台(湾)牺牲的将士,曾驾临闽省汀江一带,顺途微服私访。忽接北方领土受侵告急文书,欲星夜北渡汀江,返京理事。适值暴雨狂风,汀江洪水猛涨,渡口船工均避风停摆。正难为之际,有渔民公孙俩自告奋勇,果将帝送至江北。顺治回京后,每思渔民公孙急公好义、艰险摆渡之情景,遂派员至汀江寻访,并授圣旨牌匾“渔家乐”一面,夜明珠一颗,以彰其功德。尔后,当地文人与坊间艺人便根据这一传说,合作编排了谓之“船灯”的舞蹈。每逢节日喜庆,载歌载舞以颂皇恩、庆太平。

据《平远县志》记载:两百多年前,船灯表演艺术从闽粤交壤地带传入平远县差干乡湍溪村,民间交流甚为密切,“船灯”通过民间渠道在我县境内流传开来。传统的平远船灯,“船”用木、竹制作,长约3.5米,腹宽约1米,舱内高约1.6米,外表涂以鲜艳的色彩,配以花束、彩带、彩灯。船无底,底部周围饰以约0.6米宽的布条,称“水布”,用以遮挡操船者的脚,全船约重30公斤。船灯舞由3人表演,男女演员各1,男饰老翁,女饰孙女,分别在船头、船尾表演,另一个藏在舱内操纵彩船,用一布条系于舱内前后对角处,绊在双肩,双手抓紧前后横档另一对角处。表演时,前后左右,停靠摇摆,全由操船者控制,舱内舱外需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才不失“水中行船”的韵味。伴奏乐器以民间管弦乐器如唢呐、笛、扬琴、三弦、板胡、二胡等为主,有时还加上锣、鼓、钹、铛等打击乐器,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曲调大多为民间小调,如《渔家乐》、《闹元宵》、《迎风斗浪》、《夜行船》、《卖杂货》、《十二月古人》等,表演内容起初为爷孙两人出海捕鱼,娱乐升平。以后逐渐增加男女谈情、劝世讽俗之类的内容,无一定程式。


平远船灯舞是我县民间的传统舞蹈节目,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学、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价值。

1998年,平远县被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船灯)之乡”的称号。2006年5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08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船灯舞)”称号

编辑:钟盈(实习) 黄炜明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