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看梅州丨平安促发展 法治惠民生

开展扫黑除恶让黑恶势力无处遁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守护群众“钱袋子”,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让群众共享美好生活,法治建设让“红利”普惠于民……近年来,梅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拓展成果,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保驾护航。

梅州开展专项行动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何志林 摄)

出拳亮剑守护安宁

平安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近年来,梅州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向各种违法犯罪出重拳、亮利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梁义章被查处后,一批民生实事得以顺利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梅江区三角镇上坪村的村民给有关部门写感谢信时由衷感叹“黑暗上坪又光明了”。2018年至2020年,梅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8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9个,涉恶犯罪团伙382个,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242人。2021年以来,梅州持续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又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个,涉恶犯罪团伙90个。从“专项斗争”到“常态化打击”,梅州敢于亮剑,扫出全域的朗朗乾坤、盈盈正气。

今年8月8日上午,市民郑先生在派出所认领回当天凌晨被盗的摩托车后十分开心,对公安机关的破案效率连连称赞。梅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张善波表示,群众利益无小事,想要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糟心事,就要办好每一件小案。据了解,梅州启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后,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5.45%,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4.57%、破案数同比上升34.13%,道路交通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也大幅下降。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是全社会共同期望。今年,梅州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守护老百姓的“养老钱”,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截至9月15日,全市共立涉养老诈骗刑事案件74宗,打掉12个犯罪团伙,涉案金额4175.8万元。

民警在街道巡逻守护平安。(吴腾江 摄)

创新治理焕发活力

如何让梅州苏区不断焕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梅州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契机,逐渐形成具有梅州特色、苏区特点、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大埔县百侯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以德化人、以德促和;五华县实施“平安细胞”创建工程,推动全县446个村(居)达到县级平安村(居)标准……梅州以项目化作为重要抓手,先后推进两批68个实践创新项目和10个省市共建项目,提升试点工作整体水平。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梅州成立10216个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理事会,引导群众深入参与议事、调解、建设、治理。“以前村里有一块经过两家的地,存在争议10多年,我们上门做了几十回思想工作,最终促成这块地变成了公共用地,大家共同享用。”平远县长田镇高南村瓜坪村民理事会的理事长黄志康说。村民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家乡各项事务,如今的高南村瓜坪,健身步道、凉亭、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面对越发纷繁复杂的各类矛盾纠纷,梅州坚持借鉴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一支万人红色调解队伍、建立一套县镇村三级联动的调解网络体系、打造一批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等,每年化解纠纷2万余件,努力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市域、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科技是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梅州以建设“雪亮工程”为依托,推进“平安乡村”“智慧社区”等视频监控的增点扩面,成效明显。梅江区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治安案件数量连年下降,去年只有3宗,今年上半年为零。兴宁市推进“万家天眼”项目建设后,盗窃警情已连续两年下降30%以上。

法治红利普惠于民

今年,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这意味着法律援助受理环节将不再受层级和行政区划限制,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向“就近跑一次”转变。

这个转变正是梅州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给群众带来的“红利”之一。近年来,梅州加快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进程,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创建“无费市”,减费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便利度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梅州颁布实施7部地方性法规,以良法促善治;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单位结合自身职能,纷纷推出服务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2022年,梅州荣获“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法治政府建设的“梅州实践”,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打下厚重的底色。

与此同时,梅州实施精准普法,推动法治资源下沉基层,梅江区、梅县区、大埔县等地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全市还成功创建了10个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和53个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市村(社区)顾问律师年均举办法治讲座9500多场次,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让“红利”普惠于民是法治建设的最终目的。围绕这个目标,全市2263个村居(社区)配备了445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并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覆盖,2021年以来为9万多人次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十年掠影

•2018年-2020年,梅州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2020年度平安广东建设考评,梅州获优秀等次。

•2020年,梅州夺得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扫黑除恶满意率三项全省第一,大埔、平远等县(市、区)总共五项得分获全省第一,梅州群众安全感已连续19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1年,大埔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称号。

•2022年,梅州荣获“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

美好蓝图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梅州社会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省前列。展望2035年,梅州将基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梅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加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奋进故事

优秀警察廖英隆 铁血柔情护平安

他曾徒手擒获杀人凶犯,也曾临危不惧鏖战火场,人送“猛哥”称号。这股“猛劲”背后,有他守护平安、一心为民的铁血柔情。他就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现任梅州市公安局梅县区分局程江派出所所长廖英隆。

廖英隆(中)经常到群众家中走访倾听诉求。(邹蔼璇 摄)

铁血“猛哥” 有危险第一时间上

“作为人民警察,群众有危险、有财产损失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要冲上去。”廖英隆这样说也这样做。

廖英隆还在松口镇工作时,圩镇一间民房在一天凌晨起火。他挎着消防栓水管就往高处跑,与当地群众配合协作进行救火。只顾灭火的他并未意识到,当时他脚下站的只是一面单体墙,一旦墙体发生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灾难当前,廖英隆不顾一切守护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这股“猛劲”也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在一次抓捕一名吸毒的杀人凶犯时,廖英隆趁其不备,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将其摁倒在地。开始时还在地上猛烈挣扎的杀人凶犯,回头一看发现是廖英隆,顿时愣了,说了句“我会跟你回去老实交代的”便放弃了抵抗。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程江镇,警情占梅县全区警情总数的四成以上,而电信诈骗警情又占了辖区刑事警情总数的五成以上。廖英隆坚持问题导向,打防并举,综合施策,遏制了辖区涉诈警情案件高发的势头。今年上半年,程江共立电诈案件65宗,比去年同期下降34.34%。

柔情警官 挽回“迷途”孩子

铁血警官也有柔情一面。廖英隆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访民情、解民忧,用工作的实打实赢得群众的心连心。

梅县区程江镇车上村的李阿婆,她的两个孙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失去母亲的陪伴,又受社会上闲散人员影响,产生厌学情绪。李阿婆见到来访的廖英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把拉住他:“廖所,你要帮帮我孙子啊,他们总是下半夜才回来,跟着外面的人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廖英隆了解相关情况后,跟进辖区近期的相关案件,循线追踪发现了李阿婆孙子的身影,及时将两个孩子从违法犯罪的边缘拉了回来。此后,廖英隆经常上门对孩子们开展思想教育,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让两个单亲孩子感受到温暖。如今,李阿婆两个孙子的学习状态已慢慢回归正轨,他们也把警察叔叔廖英隆视为榜样。

“廖所常常用自己的生活费帮补我的家庭……还给两个没有母亲关爱教育的孙子极大的精神支柱……”李阿婆把廖英隆对他们一家的关心记在心上,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谢意。

梅州日报记者:李盛华

编辑:张晓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