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梅县区抢抓梅龙高铁开通、春节黄金周的有利时机,加大“引客入梅、引客留梅”力度,加快丙雁松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和打造文旅集聚区,奋力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进一步提升梅县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5年梅县区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春节假期文旅热度持续攀升,各类文旅活动轮番上演,酒店、民宿、景区游人如织。据统计,春节期间,梅县区共接待游客51.28万人次,旅游收入4.77亿元,分别比增19.81%、22.31%,尤其是成功举办了“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让松口火爆“出圈”、热度不减,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比增超200%。
活动有热度
古镇变“网红”
参观梅县区“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登松口游船览梅江秀美风光,逛松口古街与市民群众一同品客家小吃、听客家山歌、看木偶、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观舞狮、赏烟花……1月24日,2025年“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在梅县区松口镇中国移民纪念广场举行,领导嘉宾沉浸式体验客家春节,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梅州客家地区浓浓的年味,品味松口古镇的千年历史和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现场,醒狮表演增添喜庆气氛。(连志城 摄)
走遍千山万水,依旧故乡最美。嘉宾们表示,活动让他们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喜人变化,感受了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浓浓的过年气息。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建言献策,广泛宣传梅州、梅县区,引导更多人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活动,这样的活动能提高梅县区的知名度,对梅县区的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起到很好的作用。”嘉宾邹锡昌说。
2025年“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梅县区有“温度”的服务。此次活动,梅县区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专题研究活动方案,多次召开工作筹备会议,印发《梅县区2025年“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方案》,设置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6个工作组,由分管区领导担任组长,同时制定“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职责分工安排,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做好安全保障。
2025年“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展示了松口古镇独特的侨乡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掀起了松口古镇的旅游热潮,让松口古镇成为春节假期新晋网红景点。“这次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在春节期间来到松口古镇旅游,我们酒店的客流量也非常大。”梅州松口印象酒店主理人陈静文说。
如今,松口古镇正焕发新的活力。接下来,梅县区将高标准建好丙雁松文旅集聚区,布局乡村酒店、高端民宿、旅游餐饮、农事体验,包括足球赛事等新业态,拓展运用“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的经验做法,打造更多文旅新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梅感受“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同时,发展城郊经济、周末经济、节日经济,各镇谋划包装1至2个网红打卡地,让乡村人气旺起来。
特色引流量
宠客变“留量”
1月28日至2月4日,雁南飞景区举办“来雁南飞茶田·过欢乐吉祥年”春节系列活动;1月25日至2月16日,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度假区举办电音节;1月29日至2月12日,南寿峰旅游景区举办杂技表演;1月28日至2月16日,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举办新春非遗游园会……春节期间,梅县区各大旅游景区纷纷“出招”,精心策划各类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迎新春活动,让市民游客在景区欢度喜庆祥和的中国年。
在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一串串红灯笼挂满枝头,给景区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气氛,不少游客带着小朋友正在观看“蛇来运转,新春非遗游园会”的表演。“春节期间,景区增加了网红天梯、大树眼睛、大树毛衣等网红造景供游客拍照打卡,每天都安排了新春游园集市、非遗表演、七彩篝火晚会等活动丰富游客游玩体验,让游客感受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游客也比平时增长50%以上。”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总经理助理丘佳霖说。
在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度假区,记者看到主要入口、街道、广场均布置有精美的打卡点,除动感酷炫的“国际电音节”外,景区还精心筹备了传统舞狮、大鼓、火壶、打铁花等非遗民俗表演,让游客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过年来客都人家游玩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欣赏到各类表演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又能参与趣味活动,观看新年烟花秀。”游客李先生说。
春节期间,在雁南飞景区不仅可以欣赏到正在美丽绽放的各种茶花和客家田园风光,还可以品尝地道的客家美食,观看雁南飞山歌艺术团带来的原生态客家歌舞表演,在融融冬日里感受客家风情和节日氛围。“这边空气很清新,环境宜人,闻闻花香、喝喝茶都很解压,让人放松身心。”携家带口前来游玩的王女士说。
春节期间,游客在桥溪古韵景区游玩。(钟小丰 摄)
得益于梅县区各大景区“花式宠客”——丰富的活动和热情的服务,让游客“来了不想走”,成功将“流客”变成了“留客”。春节期间,梅县区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面对“火”起来的文旅市场,如何把“流量”变为“留量”,梅县区决定在做活文旅上下功夫。今后,梅县区将持续擦亮“文化之乡”品牌,打响红色旅游品牌,抓好古镇古村古民居的保护开发,推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传承好客家山歌、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大“引客入梅、引客留梅”力度,深度策划研学游、红色游、生态游等一批精品游线,打造“文旅+”多元文旅新业态,高质量建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游客在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参观。(钟小丰 摄)
农文旅融合
风景变“丰景”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近年来,梅县区以项目招商、市场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公共配套等方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同时推进乡村旅游共建,加强旅游住宿业品牌打造,探索农民合作社、共享农庄等乡村旅游模式,实施雁南飞景区茶旅融合项目、打造阴那山樱花园、建设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等,推动“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各地的好风景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丰景”。
漫步在南口镇侨乡村,利用冬日闲置农田种植的220余亩油菜花,在微风中随风摇曳,与客家古民居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而一旁的亲子农场,记者看到偌大的游乐场地与农田自然融为一体,孩子们在这里尽情游玩。“灿烂的油菜花海吸引游客前来赏花休闲,使‘春赏花’成为侨乡村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带旺了村里的人气和特色农产品销售。”侨乡村党支部书记潘增明说。
南口镇侨乡镇220多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连志城 摄)
在雁洋镇灵光寺旅游区,千亩茶田“搭配”万株樱花尽显浪漫,绿意盎然的茶田与粉红可人的樱花相互辉映……“我们种植了2000多亩茶树,在千亩茶园的茶道里种植了1万多株樱花,花期从2月持续到3月中旬,游客可以来采茶、品茗、赏樱。”灵光寺旅游区总经理曾振华介绍道,景区提质升级后,客流量同比增长不少,也带动了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发展。
在灵光寺旅游区,茶田“搭配”樱花尽显浪漫,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吴丽伶 摄)
农文旅融合作为一种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成为促消费、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多元发展路径上,梅县区将继续补短板、强弱项,以农兴旅、以旅带农、农旅融合,高标准推进丙雁松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重点围绕深入发展现代农业、擦亮“文化之乡”品牌、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具有梅县特色的文旅融合新亮点。
其中,在深入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梅县区将坚持以“工业思维”赋能传统农业,巩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果;深入实施农业“两园一轴四片区”规划,加快推进圳优扶——梅县金柚三产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以“一园一馆一心”系统化构建金柚IP,将金柚产业打造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开发文旅产品和特色手信;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推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编辑:廖文璐(实习)李子莹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