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法院:把好“四道”关口 构建立体化实质解纷新机制

掌上梅州讯 近年来,梅县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能动履职,将纠纷实质化解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抓好源头预防、诉前化解、诉中调解等方式,全力构建立体化实质解纷机制,促成更多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做深做实实质解纷“新答卷”。2023年,新收各类案件6271件,同比下降2.1%;2024年上半年,新收各类案件3267件,同比下降18.1%。

把好源头治理关 守好基层治理阵地

梅县区法院以4个法庭为依托,在19个乡镇的综治中心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在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红色景区等设立7个法官服务点,形成党委领导下“庭、站、点”融合共治的诉源治理模式。法官常态化到站到点开展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基层纠纷调处,做实法律指导。将司法建议作为从源头预防类案高发的重要抓手,对诉讼高发领域、新类型纠纷、社会治理热点问题等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制发司法建议,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做实诉源治理“大文章”。依托“庭、站、点”开展巡回审判、旁听庭审、“法律六进”等普法宣传活动,以“菜单式”普法为群众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强化纠纷解决能力。2023年以来,共发出司法建议23份,反馈率100%;开展巡回审判17场次、普法宣传活动26场次。

把好诉前调解关 织密基层治理网格

梅县区法院完善“三层过滤”分流机制,做好“诉讼服务中心、多元解纷中心、速裁中心”工作衔接,实现立案端口首层分流、多元解纷中心二次调解、速裁团队兜底调解的模式。健全以人民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为主体的调解队伍,充分利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快速、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完善“线上线下”诉调对接,借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优势,汇聚工商联、工会、金融机构等解纷力量,把解纷资源“引进来”,建立“法院+行业”诉调对接机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源头减少诉讼增量。2023年以来,受理诉前调解纠纷案件中,经调解成功进行司法确认372件。

把好案件审理关 凸显基层治理实效

梅县区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成立速裁团队,在应调尽调上下最大功夫,对调解成功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及时固定无争议事实、归纳案件争议焦点、协助做好送达地址确认等,实现调解、诉讼无缝对接。深入推进民事审判改革,出台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方案,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打通纠纷解决“快车道”。充分发挥小额诉讼一审终审优势,高效快速实现争议化解。健全“示范诉讼”制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先行调判,通过发挥示范案件的引领作用,妥善化解同类纠纷。将调解工作贯穿诉讼全流程,灵活采用调解模式,精准解决矛盾纠纷。聘任家事调查员,为家事审判注入新活力,共同促进家事纠纷高效、多元化解。2023年以来,44.2%的民事案件实现快审快结,平均结案时长缩短至48.8天,民事案件调撤率达46.9%。

把好案结事了关 巩固基层治理成果

梅县区法院积极推进释法答疑工作,将答疑贯穿诉讼各阶段,转被动为主动,实现释法答疑由末端向前端延伸。针对当事人的疑问,耐心做好释法工作,打消当事人疑虑,提升当事人对裁判的可接受性,有效防止“一案结多案生”,不断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畅通审执衔接,积极探索“执前调解+执前督促”模式,通过在民事判决书中以附件形式增设“强制执行风险提示”,采取《司法拘留预告知》《执前督促履行告知》等措施,敦促义务人自动履行法律义务,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打通案件事了“最后一公里”。2024年上半年,民事案件申请执行率同比下降9.38个百分点。

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通讯员:钟佛梅

编辑:黄炜明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