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湾步伐加力提速、城市品质持续提升、镇村建设更具特色、实体经济不断壮大、绿美建设亮点纷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梅县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齐头并进。近年来,梅县区牢牢抓住党建引领“驱动器”,深入实施党建赋能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激发区镇村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发挥党员作用 赋能实体经济
上午8时30分,梅县区驻企体验服务员张敏红在梅州尖石碧山泉水有限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深入车间一线、融入生产环节、询问企业需求……在企业的细致工作,让张敏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行情有了一定了解。“身处一线,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企业发展的甜与苦。” 张敏红坦言,作为驻企体验服务员,“一对一”跟班服务,能够更好地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在梅县区,还有不少像张敏红一样的党员干部。他们以“沉浸式”工作方式进厂房、下车间,深入了解企业,与政府部门协调联络,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去年,梅县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区工商联、科工商务局、发改局、住建局等相关单位,扎实做好科学筛选企业、选派“驻企体验服务员”等一系列相关工作。
梅县区驻企体验服务员进驻企业了解情况并提供“一对一”跟班服务。(梅县区委组织部供图)
“我们从21个有行政审批权限和服务职能的单位中挑选出10名优秀业务骨干,第一批分别进驻10家‘四上’企业和正在培育的‘四上’企业,每批驻企体验服务时间为两个月,一年不少于五批次。”梅县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各驻企体验服务员针对调研了解掌握的企业情况,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回应企业关切,强化精准服务,解决困难问题,切实当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政企联络员。
近年来,梅县区深入实施党建赋能工程,把建立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四带头”服务企业发展制度作为区委“书记领航项目”,建好机制、带头崇商重企,建强队伍、带头招商引资,保障要素、带头服务企业,转变作风、带头纾困解难,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四带头”服务企业发展制度实施以来,梅县区上下树牢“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理念,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以党员服务“出实招”、挂钩联系“解难题”、比学赶超“提效能”为抓手,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力拼招商、拼项目、拼经济、拼发展,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推动一批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力培育壮大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现代工业集群。
推行“双微”服务 办好民生实事
“希望可以解决房屋漏水的问题。”当社区收集居民的微心愿时,家住梅县区程江镇鸿鑫园小区的居民曾女士写下了这样的心愿,而鸿鑫园小区党支部书记肖德生第一时间认领了这个微心愿。随后,肖德生先后联系曾女士、小区物业、曾女士邻居等,经多番协调,最终促成曾女士房屋“漏水事件”得到妥善解决,邻里关系也由此更加和谐。
这个从“微心愿”到“微实事”的过程,是梅县区党员为群众办好身边小事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梅县区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小处着眼、从末端发力,建立资源、需求、服务、评价“四张清单”,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以党员“微服务”圆群众“微心愿”,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程江镇大新城社区开展“党员点亮微服务 共圆群众微心愿”活动。(梅县区委组织部供图)
结合全科网格工作的划分,程江镇已全面深入开展“党员点亮微服务 共圆群众微心愿”活动,激发党群内生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一方面,我们与辖区内各共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由共建单位党组织和报到党员对照清单,主动认领并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摆摊+线上发动+走访入户’,收集群众微心愿。”程江镇大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钟杨柳说,对于社区可以处理的微心愿,他们会立即组织实施;对于社区不能处理的,他们会积极与上级沟通,尽快将群众合理诉求办实办好。
2023年,程江镇共收集到1217个微心愿,完成了1185个。每帮群众圆一个心愿,村(社区)党组织都会及时进行回访,让群众对服务、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进行评价,推动微服务有力有效,在解决问题上下真功、见真章,让服务更加贴民心、达民意。
梅县区通过全面推行党员“微服务”圆群众“微心愿”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全区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精心打造家门口的服务项目,把服务送到群众和社会最需要、触手可及的地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开展“双联双建” 建设绿美梅县
搬运苗木、打点挖坑、回填培土、提水浇灌……3月8日,梅县区组织19个乡镇、11个区直系统党委党员干部、优秀党员代表、新进党员代表等130多人在丙村镇溪联村与当地党员干部联合开展“党员先锋林”植树活动。党员干部们热情高涨,在活动中共种植苗木300多株,为梅县大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党旗在乡村绿化一线高高飘扬。
梅县区通过深入开展“双联双建”行动,掀起植树造林新热潮。(傅思林 摄)
梅县区“党员先锋林”规划30多亩,计划种植红锥、木荷、桢楠、黑木、枫香、阴香等各类苗木3000多株,划分乡镇、区直系统党委责任区,由各党委承担“党员先锋林”的种养责任,每年植树节前后组织优秀党员和新进党员代表到“党员先锋林”开展一次集中植树活动,定期对“党员先锋林”进行绿化抚育管理,切实以“党员先锋林”为载体,亮身份、展风采、树形象、立标杆,示范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绿美梅县生态建设。
这是梅县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实“绿”文章,不断丰富“美”内涵,推进绿美梅县生态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梅县区通过深入开展“双联双建”行动,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各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良好氛围,掀起了植树造林新热潮。截至目前,梅县区今年以来已种植各类苗木21.6万多株,完成计划的147.5%。
“我们通过‘千干联千户’和‘百企联百村’,推动全区65个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19个乡镇389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到挂点镇、村开展植绿护绿活动817场次;30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联系全区千户群众,逐户上门走访,发放相关宣传资料2.6万多份;1398个‘党建+全科网格’全覆盖建立网格化管护机制,确保既种好树、又管好树;发动全区392家企业全覆盖结对联系389个村(社区),引导企业通过认捐认种认养、种植‘企业冠名林’等方式,积极参与绿美生态建设,让党员干部走在前、社会各界聚合力,不断为梅县区增绿添彩。”梅县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凝聚党群合力 重建美好家园
“6·16”特大暴雨,给梅县区部分乡镇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面对灾情,梅县区采取“大兵团作战+网格化管理”模式,迅速凝聚起党群精干力量,共同应对这场硬仗,有序高效推动救灾复产工作。
梅县区树牢全区“一盘棋”思想,统筹调度全区党员干部共9444人投身抢险救灾,凝聚起强大合力。灾情发生后,前期统筹辖区各镇党员干部及民兵920人组成16个工作组,由各镇党委副书记带队到松源镇、松口镇开展清理工作;6月21日,再安排15个镇分别对口支援受灾严重的松口、松源、白渡、桃尧4个镇,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梅县区采取“大兵团作战+网格化管理”模式,凝聚党群合力重建美好家园。(冯森达 摄)
松源镇桥背村是梅县区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6月23日,在梅县区委、区政府部署下,丙村镇调配2台挖掘机、1辆铲车和一批高压水枪等应急救援设备,由该镇干部组成40多人的支援队伍,分别前往松源圩镇、桥背村等受灾核心区支援清理工作。如今,桥背村清淤工作基本完成,村道洗刷一新,不少村民回到家中各自清扫,重新燃起生活的气息。
与此同时,梅县区委组织部迅速发出动员令,组织该区未受灾乡镇、区直机关160多名松源籍干部职工返回松源镇支援,其中124人返回受灾较为严重的12个村参与救灾复产工作,40人集中到圩镇参与现场清理工作,以“归雁”力量赋能灾后处置各项工作。
“大兵团”有力量,“小网格”聚人心。在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松源镇,梅县区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统筹规划,根据受灾程度和村落分布,把该镇核心重灾区划分为10个工作网格,安排10个现场清理、消杀组,将各镇支援力量和专业机械全部编入网格,全力织密救灾复产“一张网”。通过网格的精准划分,松源镇将资源有效集中在沿河道路、敬老院、学校、核心受灾乡村等重点区域,在网格内分班编组、设岗定责,团结协作、分片包干,由“党员先锋队”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和其他志愿者自发加入,有序开展受灾点清淤清障、环境消杀、物资调配等各项工作,推进救灾复产蹄疾步稳,形成党群合力重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局面。
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冯森达 王雅 曾勇
通讯员:萧潇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