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综合保税区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动工、中芯云联精密加工项目投产、梅县区智能家电产业园奠基暨庆达科技电机项目动工、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电解铜箔首期项目投产……近期,梅县区一系列项目投产、动工或奠基,实体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今年以来,梅县区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抢抓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重大机遇,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培育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2+1”现代工业集群,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努力做大经济规模、做大经济总量、做大经济蛋糕,争当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筑牢产业支撑 夯实发展根基
在位于城东镇的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电解铜箔项目现场,3号、4号厂房拔地而起,而在生箔车间,崭新的生产线全速运转,厚度仅头发丝直径十五分之一的4.5微米金色铜箔从一台台生箔机中缓缓吐出……“目前,首期年产5万吨电解铜箔项目厂房已完成建设,其中2万吨生产线今年9月底顺利投产。”嘉元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电解铜箔首期项目于9月28日正式投产。
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电解铜箔项目是梅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1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820亩,主要建设多栋生产车间及配套厂房,新增一批溶铜造液、生箔、表面处理、分切等生产设施,产品以4.5微米至6微米极薄铜箔为主。该项目分期建设,计划2025年全面投产,投产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约100亿元,缴纳税收约6亿元,解决就业近4500人。该项目2022年6月8日动工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实现“拿地即开工”,创造了“梅州速度”。
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电解铜箔首期项目顺利投产,是梅县区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大抓实体经济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近年来,梅县区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推动“2+1”现代工业集群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延伸,努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潮中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产业竞争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如今,梅县区铜箔产业从单一材料向新型储能设备、电池、电站拓展,2022年产能达到9.6万吨,约占全国产能的10.6%,入选全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强芯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从轮毂等零部件生产向半挂车整车组装迈进,带动17家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智能家电产业从电控板到线束、电机等关键部件集聚,智能家电产业园奠基开园。
实体经济焕发出新气象,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梅县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1亿元、比增9.3%,居全市第一;今年1月至8月,梅县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9.1亿元、比增23.5%,规上工业增加值38.8亿元、比增19.1%。
大抓招商引资 注入强劲动能
△中芯云联精密加工项目首期在畲江孵化园投产。
中芯云联精密加工项目首期9月28日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首期在畲江孵化园租赁约6000平方米厂房,投资2000万元以上,预计今年底即可上规;二期在城东白渡园区购地约50亩建设,计划2025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届时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缴纳税收1000万元以上。
中芯云联精密加工项目落户投产,是梅县区今年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之一。今年以来,梅县区树立招商“一盘棋”思想,建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4支专业招商服务队一线对接、10个区直单位和19个乡镇合力推进的“1+4+10+19”大招商格局,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制度,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第一抓手,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领导带头,领导班子齐上阵、全区上下总动员。
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梅县区围绕加快构建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2+1”现代工业集群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把主导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我们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增资扩产。一是立足工业基础,开展产业链招商;二是发挥产业优势,开展以商招商;三是深挖新能源潜力,开展精准招商。”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梅县区打出“组团招商+全民招商”组合拳,组建了4支专业招商队,壮大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同时,制定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把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专业招商服务队、区直相关单位和各镇(高管会、办事处),动员全区上下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对接企业、谋求合作,并对企业实行点对点、一对一全程服务,推动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形成了齐心协力抓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梅县区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新签招商引资项目75个、计划总投资198.1亿元;动工项目48个、实际完成投资12.6亿元,完成率81.4%,居全市第一。
树牢用户思维 优化营商环境
根据构建“2+1”现代工业集群的工作部署,依托庆达科技、欣桐科技、盛富金属等企业发展形成的产业基础,梅县区在城东葵下工业地块规划建设梅县区智能家电产业园。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600亩,重点发展智能整机整装、优质家电零配件生产等,将建成涵盖空调、冰箱和洗衣机整机、家庭个人护理小家电、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上下游产业体系,打造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园中园”。
梅县区智能家电产业园计划引进20家至30家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入驻,总投资30亿元以上,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缴纳税收3亿元以上。目前,该产业园已引进头部企业津晶集团,已签约庆达科技智能电机、欣桐科技智能电控板、深圳联鑫科技电子显示模块等项目。其中,庆达科技首期投资2.3亿元、占地46亩的年产500万台电机项目实行“带项目供地”,实现“拿地即开工”。
△庆达科技智能电机项目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有序生产。
庆达科技智能电机项目的快速推动,离不开梅县区良好营商环境的助力。项目引进来,关键在落地。梅县区坚持资源跟着项目走,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要求,配强工作专班,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精准服务,全力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力促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近年来,梅县区坚持“产业兴区、项目为王、企业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树牢“用户思维”,把企业满意作为衡量营商环境的第一标尺,将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全面推广“并联审批、以函代证、容缺受理”,提标推进行政审批“双百”工程,全力打造亲商、爱商、护商的创业福地。
与此同时,梅县区积极推动极简审批改革,各职能部门将“减审批、优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我们联合梅县区科工商务局成立了梅县区审批代办中心,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让行政审批更灵活高效,实现申报企业‘最多跑一次’,从而促使涉企事项更快落地,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梅县区政数局局长冯丽锋说。
培育“四上”企业 增强内生动力
在位于扶大三葵村的梅州运泰玻璃有限公司,生产厂区机器轰鸣、员工穿梭不停,记者感受到了火热的生产氛围。“我们生产的玻璃70%销往珠三角地区,目前发展形势不错,员工都要加班加点赶任务。”运泰玻璃公司负责人李剑锋说,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结合当前业务情况来看,对今年底“上规”很有信心。
在水车镇,主要生产LED灯、手工装饰品的梅州镁坍工贸有限公司也正热火朝天地备战“上规”。“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出口,在工艺品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公司订单不减反增,2023年预计产值能达到4000万元。”镁坍工贸公司负责人彭高升说,公司订单实现逆势增长,除了公司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外,还离不开水车镇党委、政府的靠前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各类困难和诉求,让公司发展无后顾之忧。
“我们盘家底、拉清单、定目标,组建培育工作专班、要素服务专班,实时服务年度目标镁坍工贸、科森建筑等企业‘上规’全流程。”水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丹说,该镇正全力抓好“四上”企业培育纳统工作,持续盯紧“四上”培育企业发展态势,坚持培育、引进“两手抓”,全要素、全流程做好上规纳统服务保障。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以来,梅县区坚持把“四上”企业培育招引工作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四上”企业培育调度、闭环管理制度,成立“四上”企业招引培育服务队,将区直单位资源下沉乡镇一线,支持、指导和督促各镇(高管会、办事处)全力推动企业上规上限,不断做实项目、做大企业、做强产业。
△梅县区树牢用户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吴丽伶 摄)
目前,梅县区共有“四上”企业381家、占全市总量的26%,今年以来新增“四上”企业13家。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树牢“用户思维”,建立健全服务“四上”企业绿色通道,加强对临规企业、新签项目的跟踪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好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实际问题,确保企业能够上得去、留得住、发展得好。
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冯森达 王雅 曾勇
本版图片均由连志城摄(除署名外)
编辑:刘家豫(实习)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