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成“粮”田,拓宽致富“稻”路!看看梅县这个村长怎么做→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生产是农业发展之基,也是民生之根本。近年来,梅县区不少乡贤能人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发展农业,刘建方就是其中一位。返乡后,他深耕农业领域,依托早年间成立的梅州市永丰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投身到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工作中,流转承包了畲江镇8个村共4305亩耕地,把荒地变“粮”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积极响应号召 “耕好田”“卖好米”

走进畲江镇太湖村畲穗丝苗米种植基地,随处可见成方成片的田土地、纵横交错的机耕道、畅通无阻的排灌渠、生机勃勃的农作物……就在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看着荒地变成粮地,心里还是很激动,感觉土地有了生机。”刘建方笑容满面地说,虽然“进城”40年,但是农民出身的他觉得把撂荒地复耕回来很有意义。

撂荒地要复耕并不容易,太湖村近2000亩农田,其中80%是“湖洋田”。除杂、平整、翻耕、打通田间道路、修建农田水利……刘建方带领团队前后奋战了将近4个月,把一块块“湖洋田”整改成了具备耕作条件的“希望田”,难以种植水稻的小块田也因“田”制宜种上了甘薯、香芋、花生、玉米等作物,还因地制宜规划了560亩的“稻渔共生”基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让撂荒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为了解决稻谷后续存放和产品销售难题,建设具有“畲”字特色的畲穗农产品牌,畲江镇党委、政府决定组建产销一体化的广东畲穗丝苗米产业园,由广东畲穗丝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10家农企打造丝苗米种植产业联盟,构建撂荒地复耕三产融合机制。目前,该产业园区正改建600万斤籼谷仓储中心,新建日产120吨烘干中心、100吨智能大米生产中心、720吨智能籼谷储存输送中心、4911立方米冷藏中心。

如何更好地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刘建方选择抓住机遇,成立广东畲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专门销售畲穗品牌产品及畲江特产,线上线下齐发力。“我们的产品按照质量管理标准执行,不合格产品决不流入市场,这也为打造畲穗丝苗米品牌奠定基础,并实行线上线下新零售销售模式,搭建了畲穗农业小程序,联合京东、抖音等多家电商平台一起销售,还通过广州市荔湾区驻畲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发动单位和企业来认耕认种。”刘建方介绍道,截至今年6月,畲江镇去年收成的1000吨稻谷已全部售完。

联农带农增收 共建美丽乡村

“为了保证撂荒耕地不再丢荒,我们建立了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即:产业联盟种植的水稻及农作物,由我们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刘建方告诉记者。此外,他还积极开展联农带农发展订单种植,采取“租金+分红”“协议收购保民收益”的模式,签约企业及农户超过200户,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在刘建方的带领下,撂荒地变“致富田”,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目前,广东畲穗丝苗米产业园产业联盟通过土地流转9000余亩,累计带动500名劳动力和300户农户参与生产,真正实现村民收益和土地利用率双“提升”。“荒地不仅成了丰收田,也为我们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现在每天在基地干活都有150元的收入,在农村生活来说很满足了。”村民刘映梅说。

在深耕农业领域的同时,刘建方还积极参与“三清三拆”新农村建设中,配合太湖村“两委”组织动员村民共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探索闲置宅基地合理流转方式,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实现共治共建共享共富。“现在我们村变美了,生活环境变好了,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还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谈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村民刘红招感触颇深。

作为梅县区首批“产业村长”,刘建方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将积极履行好‘产业村长’工作职责,科学谋划太湖村、彰坑村的产业,通过选优品种、推进社会化服务、推广标准化种植等方式,加强联农带农,积极推动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建方表示,同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强化产品产销对接,进一步打响畲穗丝苗米品牌,带动村民就地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实现合作共赢,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图、文/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冯森达 王雅 曾勇

通讯员:丘威

编辑:林仪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