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医路有你 点亮生命之光——致敬梅县区每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医生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一群人:生命的第一声啼哭,由他们开启;成长路上的磕碰,有他们守护;突如其来的病痛,有他们陪伴……他们与死神赛跑、与疾病较量,用尽全力守护生命之光;他们是健康的守护者,也是生命的最后防线。他们的名字叫——医生,白衣之下是一颗仁心。在梅县区,每天都有许多医生奋战在医疗一线,守护着市民的健康。

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记者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梅县区中医医院、松口镇中心卫生院、梅西镇石赖村卫生站,采访了部分优秀医生,聆听他们在从医路上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崇高精神的心路历程。



与死神赛跑的“生命卫士”

——记粤东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毛常青




毛常青紧张有序地进行急诊工作。(吴丽伶 摄)

急诊是危重症病人最多、病种最复杂、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生死时速”在这里上演,人间情暖也在这里交织……2022年1月,从医20年的毛常青开始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负责医院急诊工作的管理运营,同时承担医院甲状腺外科临床工作,并作为嘉应学院医学院普通外科副教授要参与本科生临床教学工作。日前,毛常青获得“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专科是治病,急诊是救命,同时兼顾甲状腺外科和急诊工作的毛常青经常奔走在急诊科和手术室之间,既能出手迅如闪电,也能日夜坚守手术台前,上一秒与死神赛跑飞奔,下一秒就能温柔变身。“在外科做手术的时间是说不准的,我曾经做过一台手术长达10个小时,有时上午做完手术,下午还要赶去急诊科坐诊。”这样远超常人想象的工作强度,毛常青早已习以为常。

作为一名急诊科负责人,毛常青很注重急诊服务流程,这关乎急诊病人救助效率以及诊疗效果。为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他充分发挥双聘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重视人才引进培养,积极带领医护紧张有序地进行各项急诊急救任务,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急诊科的运转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护合作效果。

急诊除了“速度”,同样也需要“温度”。“医学上有一句名言,就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那么我就想一定要有耐心去倾听患者的倾诉,面对一些患者的不理解也要不厌其烦地解释。”毛常青坚信医者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身体伤痛,还要给予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平日里他和急诊科青年医生谈及最多的就是奉献精神,要时刻将患者放在首位。

近年来,毛常青还积极落实梅县区医联体联动机制、推进外县医院急诊医疗协作,经常带领科室医生到各镇卫生院对基层医生培训,开展业务指导,加强与各卫生院的联系,积极推进“双向转诊”打造惠民“绿色通道”。“只要基层医院有需求、病患不放弃、家属不放弃,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抢救和治疗。”毛常青说,今后他将继续坚守医者初心,以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让每一位患者重拾生的希望。



用医者仁心守护每一名患者

——记梅县区中医医院外科主任李前




李前在查阅患者病历。(吴丽伶 摄)

“哪里不舒服?从什么时候开始难受的呢?”用听诊器检查,然后开用药处方……在坐诊时间里,一系列对话和操作,让梅县区中医医院外科主任李前几乎停不下来。不管是出门诊还是做手术,为了节约时间,李前三四个小时之内不喝一口水是“常事”,他说:“外科医生‘连轴转’的工作很正常,痛并快乐着。”

2005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后,李前一直在外科工作,已主刀完成各级别手术近3000例,其中包括普外科常见的甲状腺全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手术。当问到“上手术台之前会有压力吗?”李前坦言,压力是难免的,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一旦站上手术台上要忘掉全部杂念,摆正心态、全神贯注,一切想着病人。

医海无涯,成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于外科医生来说,热情是最好的催化剂,要做到脑到、眼到、手到的高度融合。”努力学习让李前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外科医生基本功,而且形成了更全面、更整体的视角去看待患者,而不是仅仅专注一个外科切口,在处理危重复杂的临床问题时也能更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在严于律己的同时,李前还每周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加强学习,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

在李前看来,“医生的手术只是解决患者生理上的疾病,医生还要努力治疗和修复他们心灵上的创伤。”“我当年选择学医,就是因为医学更实用,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作为医生,我是受人尊重的,有一种成就感,所以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我就想着要带上人文的视野,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之外的呵护。”李前告诉记者,每一对医患都是“患难之交”,作为医生要给患者多一些温暖。

在行医过程中,李前始终秉持善心,恪守着“服务”两个字。每当手术成功后的患者感激“李主任,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时,他总是笑着说道:“你的命是你自己的,我们医护人员只不过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和你的家人一起陪着你打败‘病魔’。”



绽放在基层卫生院的“解语花”

——记松口镇中心卫生院医务科主任、门诊主任罗雄光



罗雄光在门诊给患者看病。(松口镇中心卫生院供图)

早上8时,准时到住院部查房,随后到门诊坐诊;下午处理医院内部各项事务的统筹协调类行政工作;晚上时不时加班推进医院的“创先争优”工作落实情况……这是梅县区松口镇中心卫生院医务科主任、门诊主任罗雄光一天的工作日常。

大学毕业后,罗雄光先后在平远县、梅县区扶大等地工作,2017年来到松口镇中心卫生院。面对新环境,罗雄光主动学习,逐渐成为医疗业务熟练的一把好手,尤其在中医全科、中医骨伤科方面颇有建树,并凭借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患者的好评,获评2022年度“梅县区好医生”等荣誉。“罗主任看病很认真、很仔细,还会进行回访,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医生。”患者何伯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提高诊疗水平,罗雄光总会利用闲暇时间翻阅专业书籍,关注相关医学“大咖”的公众号,积极与同事交流病情,并多次主动请缨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专业知识,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不断汲取医学养分,充实自身。“学无止境。人体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唯有不停地学习才能跟得上医学发展的脚步。”罗雄光说。

2018年,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下,罗雄光作为巡诊医生挂点松口镇梓育村。村庄地处偏远,不少路段都不好走,又多是留守老人,为方便患者就医,罗雄光每周要巡诊两次,送医送药上门为患者服务。“不夸张地说,哪户人家住在哪,我一清二楚。”在罗雄光看来,巡诊巡的不仅是患者的病,更是给他们带去一份慰藉,让患者放心,让家属安心。

如何理解医生这份职业,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罗雄光用十几年基层临床一线医疗工作的经验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医者父母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轻病患的痛苦,问心无愧才能对得起这份职业。“患病之后,人都是很脆弱的。这个时候,医生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对病人来说就是一味对症的良药。把病人当亲人,才能让病人建立安全感,放心把自己交给医生。”罗雄光表示,今后将秉承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把基层卫生院的工作做细做实,更好为当地群众服务。



用坚守铺就乡亲们的健康路

——记梅西镇石赖村村医林辉云




林辉云在给病人针灸。(吴丽伶 摄)

“我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因此我从小都是待在中药房里长大的。耳濡目染下,我慢慢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为一方百姓祛除疾病、排忧解难。”谈及为何会选择医生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梅县区梅西镇石赖村村医林辉云这样说道。

从嘉应学院医学院毕业后,林辉云便回到了石赖村,经营了一家小诊所,1995年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回忆起刚成为村医的那段日子,林辉云坦言当时的条件可用“艰苦”来形容。医疗设备不齐全,他就自掏腰包去采购;群众半夜有就医需求,他随叫随到,一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夜晚出诊;没有交通工具,他便一步一脚印去到村民家中,最远的一户人家要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

问及如何在这种情境下还能坚持从医的原因,林辉云笑答,唯有对职业的热爱,可抵消一切辛苦。“对比以前,现在的条件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宽敞明亮的诊室,还有齐全的医疗设备,村民们就医更有保障了。”林辉云说。

记者在石赖村卫生站见到林辉云时,他正忙着为病人针灸,小小的卫生站里排满了前来就诊的病患。“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对于农村的常见病治疗还是很有效果的,适用范围也广,很多患者也愿意一试。”林辉云表示。说话间,来自平远县长田镇的患者凌梅珍说:“我认识林医生很多年了,他的针灸技术很好,每次过来都能‘药’到病除。哪怕我家离这比较远,我也愿意过来。”

青丝至暮年,近30年的光阴,林辉云一直扎根在偏远的石赖村。“期间也有过心动,想去外面看看,终究舍不下这一村子的乡亲,所以还是选择了坚守。”林辉云表示。如今,林辉云的两个儿子在他耳濡目染的教导下,也相继成为了医生,在当地成就了一段四代从医的佳话。“希望他们不忘救死扶伤的从医初衷,我也会尽己所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林辉云对儿子期许道。

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冯森达 王雅 曾勇 

通讯员:钟玲芬

编辑:罗欢欢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