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政协第八届梅州市梅江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3月18日,梅州市梅江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动员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全力以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梅江实践迈出新步伐。
2025年,梅江区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梅江实践迈出新步伐。
回眸2024年
梅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
2024年,梅江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深入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加压奋进、实干争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推动梅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
●“百千万工程”展现新变化
首批6个典型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第二批8个典型村明显提升,2个典型镇“七个一”建设稳步推进。在全市率先实施总投资2.59亿元的央企助力项目。提档升级43.5公里“四好农村路”。提升16段国省道、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和8473栋农房风貌。8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平均年收入达46.29万元。发动百千万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筹措“助力金”3270万元。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509亩,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5.35万亩。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4.91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增5.9%。梅州经开区完成全口径税收4.01亿元,比增104.2%,增幅全市第一。40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工业投资比增9.6%,总量占全市的24.7%。新引进39个总投资达82亿元的项目,计划投资额、实际投资额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增4.1%。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47.9%,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增40.1%,均居全市第一。获评全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完成3.55亿元销售额,占全市总量的54.4%。净增“四上”企业38家。
●融湾发展迈出新步伐
在全市率先成立苏区融湾先行区发展中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4.3亿元。举办招商推介活动18场,建成梅江(荔湾)智创共享中心。争取上级融湾人才发展资金400多万元。与广东院士联合会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学术交流康养基地。武梅高铁全线动工,瑞梅铁路有序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推出10条精品旅游路线,举办文旅活动10多场次。嘉应古城凌风路步行街在国庆、春节期间日均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产业发展汇聚新动能
烟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比增3.4%、5.1%。新增数字经济相关企业285家。低空经济新增产值4.39亿元,成立梅江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心。鸿熙智慧渔业产业园建成投产。西阳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通过农业农村部评估。梅州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15.66亿元、比增13.2%,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
●改革创新迸发新活力
68项年度改革任务扎实推进。深化行政审批事项“两个100%”,“一网通办2.0”试点有序推进。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3+N”政策体系,集中流转经营性耕地7627亩,整理腾挪建设用地33.25亩,完成全市首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创新实施嘉应古城公产房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推行百花洲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模式。三角镇泮坑村入选全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
●绿美梅江厚植新优势
获评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区镇村绿化28.9万株,建成255片主题林,打造124公里绿美公路风景带。高标准完成林分优化9000亩、森林抚育15600亩。新认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林业龙头企业3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9.5%,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完成“无废城市”试点任务。
●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完成年度民生实事和“微民生”实事。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和残疾人保障水平保持全市领先。城镇新增就业2455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新增1012个基础教育学位。市第二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成使用,基层医疗机构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基本公共卫生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村医通”医保结算实现全覆盖。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新建“长者饭堂”5个,江南街道试点“数智结合”守护独居老人用电安全。获评“实施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区”。质量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无信访村(社区)”创建比例超八成。
展望2025年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梅江实践迈出新步伐
梅江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梅江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梅江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绿美梅江、重点民生、安全发展等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梅江实践迈出新步伐。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梅江区持续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聚焦用力,全力争取梅州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
在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上聚焦用力
加快打造典型示范。完成长沙、西阳典型镇建设任务,加快三角、城北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第一、二批典型村要实现收尾提升,第三批典型镇村培育要加力提速。
提升城镇建设能级。壮大“五大百亿产业”,培育客服经济、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净增“四上”企业36家以上。积极谋划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35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新峰路、桃西村道改造提升等项目,打造泮坑水库连接小密水库生态景观公路。有序推进西阳镇、长沙镇农贸市场提质升级等项目建设,抓好城北镇创新型专业镇(商贸类)建设。
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00亩。建设22公里“四好农村路”。推动水产产业园、鸿熙智慧渔业产业园(二期)建成投产,有序推进客家预制菜“补改投”产业园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力争面上村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突破48万元、增长10%以上。创建“无信访村(社区)”105个以上。
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上聚焦用力
加快政策转化。持续用好用活《梅州方案》和省《若干措施》,争取政策资金20亿元以上。力争国家层面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取得突破。全面兑现融湾专项补助政策,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举办专题招聘活动12场以上。
借力帮扶协作。密切跟进梅江专题招商活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电力装备供应商大会等事项,加快周溪桥等项目建设,争取新落地一批项目。深化荔湾·梅江对口帮扶协作,持续做好园区共建等工作,推动印制线路板等产品纳入广州国企供应链,依托“反向飞地”共享湾区资源。
强化招商引资。力争完成计划总投资90亿元、实投18亿元以上,新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13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22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聚焦用力
扩容提质产业平台。全力争取梅州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个以上。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42亿元、增长23%以上。加快梅州经开区北区首期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培优增效工业企业。争取烟草产值突破百亿元。服务保障11个总投资55.85亿元的项目建成投产,发展电子元器件、电子电器等终端产品,力争电子信息产值突破120亿元。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动视觉相机、无人机遥控器等新项目落地,引育电机、电控等零部件企业,打造无人系统零部件制造基地。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成立数字经济行业协会,新增数字经济相关企业300家以上。推动梅江BPO数字产业园(二期)建成运营、星舆科技数智产业基地落地建设,打造数字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城区综合物流产业园、商贸物流园,就近培育电商产业生态圈,加快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
在扩大有效需求上聚焦用力
提振消费稳定增长。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做强“梅江优品”“梅江手信”品牌,净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5家以上。开展房地产供需对接和定向促销。培育10家以上直播电商企业,打造粤东电商客服直播示范基地。建设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平台,实施“嘉应1733”等县域商业枢纽项目,着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推动嘉应古城活化利用,新引进老字号企业10家以上,打造“全省老字号集市”,建设省级示范步行街。
抓实项目扩大投资。全面实施68个总投资312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4个总投资90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障22个总投资180亿元的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实施22个总投资42亿元的民生保障工程。服务保障武梅高铁、瑞梅铁路梅江段无障碍施工。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办好“粤贸全球”梅江专场活动。落实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建设任务。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办好第七届世界客商大会梅江系列活动。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聚焦用力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推出“免费梅江2.0”,争取专项债支持盘活闲置资产,市区联动打造低成本、便利化的科创孵化基地。用好“码上办”平台,建立“简单问题即叫即办、复杂问题当日回复、超期未办督查问责”机制。深入推进梅州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至年底腾挪整合建设用地1971亩。推动耕地集约化,确保至年底耕地规模化集约流转经营13400亩、新增耕地1340亩以上。制定自然灾害危险区域建房户避险搬迁“1+7+N”政策体系,健全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完成避险搬迁208户以上。
推进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推动完善市与区财政体制,强化税收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机制,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在绿美梅江生态建设上聚焦用力
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实现植树32万株以上。实施林分优化9100亩、森林抚育1.1万亩以上。至年底建成100个城市绿美小公园、200公里绿美乡村公路、200公里绿美碧道。培育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林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一树一策”保护古树名木。
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精准防治大气污染,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完成梅江城区段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一期)建设,加快长沙至西阳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罗乐输变电站等5个能源项目建设,升级改造智慧停车场11个、新增充电桩500个以上。助推梅州经开区北区创建零碳园区。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聚焦用力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创业400人以上。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加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兜底保障。加快推进梅江区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开工建设北实双语学校,加快推进嘉应学院附属学校建设,确保芹洋学校新建教学楼秋季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000个以上。推动梅州中学、乐育中学等四所学校扩容提质。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深化健康梅江建设。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芹洋半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南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门诊部等项目建成使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打造客都文化中心。实施文脉活化、业态升级、品牌矩阵、供给提质“四大行动”,打造文化发展新高地。持续推动嘉应古城活化利用,加快梅江区工人文化宫、七贤居展陈项目等建设。支持客天下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擦亮林风眠艺术IP。实施文艺“双精”工程、足球青苗青训“双青”工程。
在建设高水平法治梅江平安梅江上聚焦用力
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深入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推进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坚决维护社会平安稳定。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文/梅州日报记者:江婵
特约记者:钟戈 陈绮冰 陈鸿
图/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编辑:张晓珊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