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善治新路径 共建美好新家园!梅江区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基层治理井井有条,协商议事化解民忧,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梅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区各村(社区)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以“小项目”托起“大民生”,“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增进民生福祉的同时,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梅江区各村(社区)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共建美好新家园。(林翔 摄)

探索善治新路径

提升小巷居民幸福感

从梅城黄塘路行走至城北镇白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白围巷、白围一巷、白围二巷、东一巷、东二巷等众多小巷子往里延伸,这些小巷子虽然狭窄,却全面铺设了柏油路。用于开展志愿服务的党群邻里中心、作为议事平台的巷子邻里中心以及小公园、小广场等坐落于巷头巷尾,场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凝聚党群善治力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白围社区党总支书记曾琴告诉记者,六尺巷的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的和谐礼让精神,为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带来了思路。近年来,白围社区以“1+2+5+11”巷子党建模式,推进和善社区建设。其中的“1”是建强一个党群服务中心,“2”是打造党群邻里中心和巷子邻里中心,“5”是开展关爱巷子、夯基巷子、绿美巷子、平安巷子、善治巷子等五大巷子创建行动,“11”为提升白围巷等11条巷子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白围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生活氛围,增进邻里感情,打造和善社区。(白围社区供图)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要想抓好基层治理,仅靠社区的力量远远不够。“白围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基础设施薄弱、出租房众多,常住人口的70%以上为流动人口,在平安巷子行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不仅布设了平安视频监控系统,还全面推进‘巷长制’,选出由老党员或热心群众担任的11名巷长,定期开展巷内巡查,增强与租户的沟通力度,及时消除潜在隐患,既优化了流动人员管理,也增进了邻里感情。”曾琴介绍说。

在曾琴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正在修缮的党群邻里中心,该闲置场所由热心企业家无偿提供,社区计划将其打造成志愿服务站,设立积分兑换超市、图书室、调解室等功能区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社区活动。为了健全党群议事机制,白围社区还在老党员吴金进家中试点打造巷子邻里中心,“吴金进既是党员示范户、美丽庭院户主,也是一名巷长,长期以来热心为居民群众服务,我们希望通过设立巷子邻里中心,引导群众开展巷子议事会,为社区工作出谋划策。”曾琴说。

白围社区开展夯基巷子行动,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增添活动场所、建设停车场等民生实事。(江婵 摄)

“如今,社区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热心肠’,在增设活动场所、建设停车场、老旧小区改造、让出门坪改造巷道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曾琴笑着说:“你看,这些红对联、红灯笼、中国结等新年装饰,都是居民朋友自发前来布置的。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依托巷子党建模式,以人为本培育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社风社气,提升居民文化自信,打造和善社区。”

引进“社区合伙人”

闲置地块变共享菜园

每到傍晚时分,西郊街道瑞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共享菜园就变得热闹起来,居民们有的松土整地,有的播撒菜种,还有的细心浇灌。菜园里的蔬菜长势良好,即将迎来大丰收。辛勤劳作的陈运清,是第一批认领菜地的居民,她笑着分享道:“我种有麦菜、香葱、韭菜、土豆等等,自己种的菜绿色无公害,除了自家吃,我还送给亲朋好友,分享劳动成果。”

共享菜园绿意盎然,这里已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阵地。(江婵 摄)

瑞兴社区成立于2024年1月,辖区内有正兴城、瑞景花园、宝丽园、高峰新村4个居民小区和部分自建房,常住人口近7000人。面对新成立的社区,瑞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池宝珠发现,社区管理存在人口密度大、农混居、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小区未成立业委会等诸多挑战。“瑞兴社区地处城中村,部分群众从农转居后,一时难以适应社区管理模式,利用公共绿地或闲置地开荒种菜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我们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入户收集社情民意,充分了解居民需求。”池宝珠说。

通过大量入户走访,瑞兴社区以“党建领航·和美瑞兴”为定位,探索形成“5451”(我事我议)工作法,以“五方协同队伍、四级协商体系、五步工作流程、一个核心引领”为主要内容,推动社区在治理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为满足居民对绿色健康生活的向往,瑞兴社区汇聚网格力量,召集“五方协同队伍”,群策群力盘活闲置地块,引入一家生态农业公司作为“社区合伙人”,集中打造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共享菜园,并划分了53块菜地,按照一块菜地300元一年的收费标准进行有偿认领,菜园主人抽签选择地块,可自行为菜园命名,开展种植、养护、采摘等农事活动。

“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后,社区制定了‘共享菜园’实施方案,并推出积分制管理办法,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形成良性循环。活动一经推出,菜地很快被认领一空。”池宝珠介绍说,如果出现蔬菜产量过剩或家庭消耗量有限的情况,在确保蔬菜品质和卫生的前提下,生态农业公司将按照当天回收价收购多余的蔬菜,回收资金按比例补回给种植户。为规范管理菜园,方案还对环境卫生、农药使用、日常管理等提出要求,引导种植户遵守管理公约。积分制明确加减分项目,对种植户日常表现进行积分考核,达标的可兑换购物卡或享受免费美发、免费家电维修等服务。

瑞兴社区以“5451”(我事我议)工作法为依托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瑞兴社区供图)

如今,在瑞兴社区,以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党员代表、物业管理为主要成员的“红色话匣子”议事队伍,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而奔走;“网格调解—小区协商—社区议事—街道联席”的协商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难点堵点问题;问事、议事、定事、督事、评事的协商流程,有力提升居民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党建引领下,铁皮瓦整治、建设便民停车场、加装户外充电棚、打造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实施……在“5451”工作法推动下,社区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谈及今年工作计划,池宝珠表示:“今年我们计划设立社区基金,以‘小杠杆’撬动‘大民生’,同时引入更多‘社区合伙人’,汇聚社区治理合力,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见效。针对‘一老一小’群体,我们计划打造‘党建+青苗学社’,面向孩子们开展兴趣培训、爱心托管,联合嘉城颐养医院成立医疗志愿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义诊等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梅州日报记者:江 婵

特约记者:钟 戈 钟伟才 陈绮冰 陈 鸿


编辑:李子莹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