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外卖员“不选清单”是避雷针更是举报信

■ 江德斌

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后厨乱象曝光后,有外卖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送外卖的他们很少点外卖,因为取外卖时亲眼所见,有一些店难保证食品新鲜和干净。有媒体统计了多位外卖员的观点,有十类外卖,他们自己都不敢吃。

看到这个名单后,很多网友“崩溃”了,纷纷表示踩过“雷区”。从曝光名单看,主要包括黄焖鸡、麻辣烫、盖浇饭、炸鸡、水果捞等,都是外卖领域最常见的餐食,几乎将经常点外卖的人日常饮食一网打尽。

外卖员是与外卖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对食品安全隐患有着最直接的认知,能够亲眼看到外卖存在的问题。媒体总结的外卖员“不选清单”,揭开了外卖餐饮领域的黑幕,是“避雷针”,也是一封公开的“举报信”,需要加以严格整治规范。

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缺乏辨识餐饮质量的能力,难以知晓食品制作的真实情况,很容易被商家的各种营销“套路”忽悠。因此,消费者在点外卖时,应尽量选择信誉良好、后厨透明度高的商家,并关注食品的来源和卫生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要多措并举,消除外卖黑幕。监管部门需要重视这封“举报信”,对餐饮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将名单内的品类纳入重点监控,加大打击力度,强化源头监管,对违法违规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外卖平台也必须摒弃“流量至上”的逻辑,将食品安全纳入算法权重,加强对商家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建立健全商家评价和投诉机制,对卫生评级低、投诉率高的商家进行降权、封店等处理。同时,全面落实外卖行业“透明后厨”制度,鼓励商家以直播后厨的方式,将餐食制作环节晒在公众面前,重建消费信任。

最了解外卖店铺情况的,莫过于外卖员了,他们认为的“不能吃”,应该极具含金量。因此,各地可以实施“吹哨人”机制,让外卖员发挥外部监督作用,鼓励提供外卖食品安全隐患或违规行为的线索,如果查证属实的话,可以给外卖员发放奖励,包括现金、积分等。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