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流量狂欢不能替代产业深耕‌

■ 王志顺

“不是油菜花不好看,而是书记镇长的舞姿更吸引人”“公务员在油菜田里走出了魔鬼的步伐”……近日,一段“乡镇书记、镇长在油菜花田里跳李羲承进行曲”的视频引爆网络。视频中,4名舞者各跳各的,一名身穿黑色西装的男子在跳舞时,还把自己给逗笑了。

上述视频中的四人分别是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党委书记、镇长、副书记以及副镇长。之所以选择网上跳舞,是为当地正在盛开的油菜花引流。

“田间地头的政务秀,比会议室里的汇报会更接地气”,这条高赞评论精准捕捉到传播生态的变革。当河南某县长直播带货3小时卖出20万斤山药、黑龙江文旅局长零下20℃演绎“冰雪变装”,再到此次油菜花田的即兴舞蹈,基层官员正从政策宣讲者转型为场景营造者。网友“超绝不松弛感!不去一趟都对不起这波灵魂舞步”的戏谑背后,实则是“旅游凝视”理论的当代实践——通过制造具身化的体验场景,将行政权威转化为情感共鸣。‌

网友“建议全国推广,以后景区宣传标配书记镇长才艺展示”的提议虽夸张,却揭示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同质化竞争之下,亟需以差异化突围。秀水镇干部这波“自黑式营销”视频走红后,当地民宿搜索量增长240%,印证了网友“动作越滑稽,记忆点越深刻”的传播定律。这种“政务网红化”现象,本质上是用官员的个人IP为地域资源赋能,重构“人——地——景”的价值链条。‌

必须明确:流量狂欢不能替代产业深耕。正如黄山导游集体“卷”服务标准、淄博烧烤专列配套诚信监管体系所揭示的,文旅经济的生命力终究取决于服务质量的硬核支撑。网友“白天跳舞晚上修路才是正确打开方式”的犀利点评,恰是提醒基层治理者:当油菜花谢幕之后,游客期待的不仅是田间舞台的戏剧性,更是厕所革命、交通配套这些“看不见的功夫”。

约翰·厄里在《游客的凝视》中指出,现代旅游本质是符号消费的狂欢。乡镇干部在花田里的“魔鬼步伐”,恰是制造了一种解构权威、亲近土地的符号象征。这种传播创新值得鼓励,但更需要建立从“流量引爆”到“留量经营”的转化机制——毕竟,游客需要的是真实可触的美好体验。当基层干部既能跳得了网红舞蹈,更能织密旅游服务的保障网,“一朵油菜花撬动全域旅游”的愿景才能真正照进现实。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王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