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 灵
日前,广东产教融合产学研创合作研讨会在兴宁举行。研讨会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协同创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助推校企产学研创科研成果转化和乡村产业人才高质量培养,推进“五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科技链)衔接融合,共谋“政行校企村”多元协同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详见《梅州日报》3月5日3版)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所涉及的不仅是人才培养,更包括基础研究、技术转化等多个方面。此次在兴宁举行的产教融合产学研创合作研讨会,体现了当下经济转型中对“政行校企村”多元协同路径的探索。这场会议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整合“五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乡村产业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教融合如一座桥梁,连接着教育与产业两大板块,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推进产教融合,需要瞄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方向,实现教育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衔接。譬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当前新兴领域有着广阔就业前景,这就需要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紧跟产业风向,调整课程设置,增设新兴专业,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以产教融合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要围绕校企双方的优势和需求,确定研究主题或应用方向,聚焦特定领域发挥校企资源整合作用。要突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通过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合作开设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方式,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学科研,学生参与项目研发,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共享机制,打通产学研用之间的壁垒,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也要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角色定位,理顺机制、高效推进,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产教融合是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成效值得期待。只有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携手共进,才能充分发挥优势,促进人才供需更有效对接。从长远来看,产教融合既要立足于当下就业和用工所需,更要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着眼点。这当中,既要加强政策引导,也应给予经费支持,增强校企合作信心,调动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向院校购买培训服务的积极性。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