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科学化与标准化是粤菜发展关键

■ 阮 灵

2月24日至26日,由省疾控中心主办的2025年粤菜菜肴食物成分监测工作培训会在梅举办,邀请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的专家,以及潮州市烹调协会、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顺德容桂餐饮行业协会等代表参加。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粤菜菜肴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水平,推动粤菜文化的科学化、标准化发展。(详见《梅州日报》2月27日4版)

粤菜是在岭南地区特定的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经过漫长历史演变,并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被全国各地所认可的地方菜肴。举办粤菜菜肴食物成分监测工作培训会,是政府、科研机构与行业协会协同推进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重要举措。会议不仅邀请了技术专家,还邀请了行业协会代表,体现了“科学标准+行业实践”的双向结合。这种协作模式能确保监测标准既科学严谨,又贴合实际操作,有助于政策落地。

菜系,是一方水土物华的萃取,是一方人口味的提纯。粤菜是岭南地区的名片,如果没有标准规范,质量就参差不齐。对粤菜菜肴食物成分进行监测,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高度重视,科学治理的精细化趋势,也为传统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此举也有助于引导餐饮行业优化烹饪方式,推广更符合现代健康需求的菜品,并且可以为制定地方性营养政策、促进膳食均衡提供数据支持。

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标准的确立,科学化与标准化是粤菜发展的关键。粤菜包含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等分支,各地风味差异大。通过标准化监测,可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规避食品安全风险,例如添加剂滥用、营养成分失衡等问题。同时倒逼餐饮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改进加工工艺。此外,公开食物成分数据可帮助公众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增强对本地餐饮业的信任,促进消费信心。粤菜之所以能列入全国八大菜系之一,是其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能力。在制定标准时,相关行业应给予一定的灵活性,鼓励创新,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口味和需求。

当然,建立标准并不是为了让粤菜千篇一律,而是为了保证菜品质量,给行业规范化发展立规矩。我市可通过打造高质量客家菜品牌,结合以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等为核心的梅州客家菜系,吸引注重健康的高端消费群体前来消费,既扩大影响力,又促进产业升级。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阮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