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 新
日前,位于梅县区雁洋镇灵光寺旅游区的阴那山樱花园迎来一年中最美时刻,万株樱花竞相绽放,灿若云霞的樱花与茶田相融的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详见《梅州日报》2月18日1版)
梅州四季有花、处处见景,尤其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粉红的樱花、红色的木棉花等次第盛开,花里花外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好风景”。与阴那山樱花园一样,一张张“赏花地图”正徐徐铺开,直接带动了“赏花游”的热度持续攀升,为文旅业回暖向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促进“赏花游”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升级新玩法。坚持以花为媒、借景“圈粉”、办“节”引流思路,进一步挖掘资源禀赋、融入文化元素,开发更多特色项目和主题线路,打造别具一格的赏花打卡胜地。同时,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强活动策划,通过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玩得更尽兴。采取“旅游+主播+直播”模式,在“云赏花”中树立景点新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创设新场景。围绕“可游可赏、可听可看、可品可尝”,着力拓展“赏花+美食”“赏花+体育”“赏花+音乐”“赏花+潮玩”等内涵,把融合文章往深里做,打开研学、露营、夜经济等新模式,打造特色民宿、民俗风情体验、农业特色展览等新业态,用全领域、多角度、深层次的“花花世界”,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潜能。
当前,“赏花游”正成为踏青郊游新风尚。面对游人如织、景点爆棚,客流峰值就是对优服务、强保障的压力测试。无论是完善景点周边交通、餐饮等配套设施,还是优化错峰分流、智慧导航等服务机制,始终要以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目标,在便捷、舒适、贴心上补齐短板弱项,把流量转化为留量。
再者,“赏花经济”具有潮汐特性,要避免昙花一现、实现“花开不败”,就得在延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上做足文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洛阳牡丹为例,从一朵“只能看”的花,到一杯“可以喝”的茶,再到一种“能美容养颜”的化妆品,牡丹产品在链条化、多样化延伸中不断推陈出新。顺着这思路,要用花“穿针引线”,深入挖掘花卉多元价值,或推出鲜花酒、鲜花茶及护肤霜等新品,或开发花卉手作、国潮文创产品……总之,让“美丽颜值”变为“经济产值”,要积极运用产业思维,注入更多科技与文化内涵,开出更加绚烂的“致富花”,进而转化为持久的新质生产力。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