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回应“集采阿司匹林3分钱一片”很必要

■ 冯海宁

前不久,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结果发布,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以3分钱一片的价格引发关注。针对药品质量保障等问题,国家医保局近日召开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邀请国家药监局、中选医药企业、临床和药学专家参加,听取意见建议。

自我国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以来,每次集采药品大幅降价,均引发关注、受到好评。不过,公众在欣喜看到集采药品大幅降价之余,对集采药品的质量多少有些担忧。在一般人认知里,“买的没有卖的精”,药企降价就有可能降质。

以集采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3分钱一片的价格不免引发怀疑,如此低价之下,药品质量或者说临床药效能否得到保障?由于该药主要作用是镇痛和解热,假如药企出于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先以低价获得中选资格,再以降质来弥补降价损失,对患者而言就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公众对集采药品质量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对此,中选药企作出回应很有必要。

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工艺十分成熟,企业通过有效控制成本,在全国每年数十亿片的庞大需求量下,中选价格完全能够覆盖生产和配送成本,实现薄利多销。与会企业普遍反映,药品原料成本、生产工艺等在行业内是相对透明的,不可能为了集采中选而低于成本报价。这种表态显然是一种承诺。

而且这种表态也得到了印证。经查询国内某化工服务平台,阿司匹林原料药市场行情价格约每公斤30元,折合成100mg/片的原料成本为3厘钱,大批量采购价格更低,因此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从成本、销量角度看,药企没理由降质。

不过,不管中选药企如何承诺质量保障,有关部门都要对集采药品的质量加强全面监管,特别是扩大抽检覆盖面,确定合理抽检频次,这既能让广大患者放心,也能防止药企违规违约。假如发现某种集采药品质量不合格,要依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和集采项目合同严肃处理,倒逼中选企业不敢不能不想降低集采药品质量。当然,也需要临床医生参与监督。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