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剑锋
今年国庆假期为10月1日至7日,共7天。我市交警部门根据辖区道路情况、历年流量特点,提前整理发布了国庆假期交通安全出行提示,希望广大群众提前做好出行规划,错峰出行。(详见《梅州日报》9月28日4版)
这个国庆假期的出行热度在飙升,“人从众”的热闹场面又回来了。尽管这几年全民交通素养有了较大提升,但诸如闯红灯、超载超员、逆行、骑电动车不戴头盔、乘车后排不系安全带等交通顽瘴痼疾仍比比皆是、饱受诟病,既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也是给城市埋下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这些年,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一次次警示着我们:交通安全容不得半点大意,只有安全意识高一点,交通违法行为少一些,交通事故才能不断减少。归根结底,需要德治与法治共同发力。《道路交通安全法》《梅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对市民交通文明行为明确规范要求和法律责任。当务之急,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形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绷紧安全这根弦,增强对交通法规的敬畏,培养严格的规则意识,树牢“开车有敬畏、骑车有路德、走路有礼仪”的“交通规矩”。
让文明驾驶、安全出行蔚然成风,要靠“治出来”。查得严点,就安分守己;管得松了,又故态复燃。如何走出“整治——反弹回潮——再整治”的怪圈?交通违法行为的反复性,充分表明对其严管严治的必要性,并要贯穿于每一天,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制度成为“高压线”。
换而言之,对触犯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是矫正人们交通行为陋习和提升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激发潜能,不管是开车的还是走路的,在以身作则当好交通文明人的同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利用“随手拍”等工具,对交通违法行为说“不”。另一方面要科技赋能,充分运用视频监控抓拍、现场查纠曝光等手段,消除执法盲区、清理监管死角,让违规者尝到硬拳头,倒逼其始终循规蹈矩。
文明出行,人人都要做遵纪守法、敬畏规则的人。法治教育不停步,强化执法不手软,社会监督不懈怠,三管齐下反复抓、抓反复,不断强化和固化人们脑海里安全行车、文明出行的准则,就一定能守护好生命安全、守卫好幸福家园。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