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中秋,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

■朱双玲

中秋的一轮圆月,承载着人们对“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希冀,饱含着中国人对故土的思念、对亲友的眷恋、对幸福的追寻。身处信息时代的今天,总有一些传承,让我们踏实。作为传统的中秋佳节,坚韧如丝,在激活我们的文化记忆的同时,还让我们有机缘触摸到祖先的智慧,重新发现亲情的温暖。

无论是唐朝裴寂发明月饼的故事,抑或是农民庆祝丰收的寓意,都赋予了中秋节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每逢佳节倍思亲”,团聚是中秋节永恒的主题。子女承欢膝下,是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在每一个中秋让父母不再感到孤单,就是最大的孝顺。感悟家的温暖,体验爱的味道,一家人吃饭聊天,让欢声笑语充盈每一扇家门,这种简单的幸福,就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因此,在赓续中传承中,我们不妨接受月光的邀请,来一场思接千载的对话,感受社会生活之下传统的深沉潜流。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我们不妨把手机暂放一边,揽过小儿女,讲一讲苏轼与李白;洗手做一顿美食,满足双亲的团圆渴望;结伴旅游观光,一起去郊外赏月……这些做法,既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又充满温情。

如何在赓续传统文化和走向未来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信息万变的今天,为传统节日传承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用创新的形式传承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应该担负起的文化使命。今年中秋,适逢新建的梅龙高铁开通运营。伴随着高铁开通,梅州各地文旅堪称多点开花。一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客家美食再次“出圈”,引发热烈反响,成为不少游客关注的文化潮流,也唤醒了无数客家人的文化自信。透过这扇窗口,从和美乡村、科技潮玩,到创意演艺、特色民宿,到多层次、个性化的产品供给令人眼前一亮;梅州各地立足传统文化底蕴,迎高铁开通创新推出的文化盛宴,不仅普及传统文化,还让中秋民俗、文化知识等节庆文化元素与高铁、互联网“亲密邂逅”,增加了群众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中秋期间,不少市民还享受到高铁开通带来的红利,来到“百千万工程”文旅主题展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品旅游线路等,让陪伴与团圆变得更好实现,矢志增进人们的幸福感,过出中秋佳节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本味,进一步体会中秋佳节的意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凝聚奋发向上的力量,深刻体会传统节日蕴含的精神、价值与能量,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开创美好明天。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朱双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