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推进移风易俗何必总拿烟酒说事

徐林生

近日,山东成武县发布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指导标准,部分条款引发争议。比如:宴席标准农村每桌不超过460元,城区不超过660元;烟每桌不超过2盒,每盒不超过25元;酒每桌不超过2瓶,农村每瓶不超过60元,城区不超过100元。

成武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指导标准是倡议性标准,是给群众在办理喜事、丧事时的一个参考,并非强制性标准。“每个村子、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也都不一样,这不是‘一刀切’的政策。指导标准主要是起到建议和引导作用,不是强制性的措施,更谈不上进行处罚了。”

虽然说这些“标准”不具强制性,但是如此“细致入微”的倡议引发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特别是对宴席每桌可置备的烟酒数量及单价上限,均列出具体标准,不少网友认为此举“定得太细”“管得太宽”“不近人情”。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过程中,拿宴席烟酒说事的指导性“标准”不在少数。这些文件,一般都详细列出宴席中每桌可置备烟酒的数量及单价上限,且限制有越来越严厉趋势。如:甘肃永登县民乐乡规定:宴席备酒不超过100元、烟不超过10元;河南荥阳市的红白事宴席标准:每瓶酒不高于30元,每盒烟不高于10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同地区指导性文件,还设有宴席总桌数、每桌开支总金额等上限指标,且有每桌“几菜几汤”等规定,如要求只能“六菜一汤”。这种情况下,在一些地方文件中,至今还未出台具体开支“标准”的,恐怕只剩下每道菜品的单价上限了。很明显,在一些地方看来,推进移风易俗,指导性“标准”越详细越好,既有利于城乡居民遵照执行,也便于有关部门检查督促。

问题是,在准许办理宴席总桌数及每桌开支金额已被设置上限前提下,还具体规定每桌烟酒数量及单价上限,意义何在?主办者在控制宴席开支总额的情况下,让其自主确定每桌烟酒数量及单价,又会带来多大负面影响?难道将宴席开支“标准”规定得越具体、控制得越低,就能越体现移风易俗的决心?越容易彰显工作成效?答案显然没那么简单。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许多习俗根植在人们血脉中,其中不乏已演变为民间陋习,如:人情攀比风盛、铺张浪费严重、厚葬薄养突出等,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成为提升城乡居民文明指数,特别是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移风易俗刻不容缓。

实践证明,推进移风易俗拖不得、也急不得,无捷径可走,不能一蹴而就,切忌简单化、“一刀切”。而热衷拿宴席烟酒限量限价之类做文章,看似要求具体严厉,实则如同儿戏,极不严肃,既无助取得工作实效,难脱形式主义之嫌,还有损政府形象,得不偿失。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徐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