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莫将“超雄”妖魔化

余明辉

7月21日,“家属称希望不要妖魔化超雄综合征”话题冲上热搜。事情起因是,孕妇陈女士到医院做产检,被告知胎儿的Y染色体数目偏多,推测为XY与XYY嵌合(XYY就是普通人所说的“超雄综合征”)。她将此事发到社交平台求助,超过18万网友留言中大部分劝她“打掉”,有网友留言:“超雄犯罪率很高”“生下来就相当于在所有人身边安一个定时炸弹”。陈女士称已经决定终止妊娠。重庆某公立三甲医院医生则表示:“胎儿XYY染色体很常见,绝大多数孕妇是选择保留这类宝宝的。”

医生都说XYY染色体很常见,“超雄犯罪率很高”等言论就站不住脚。面对网络汹涌舆论,以及陈女士最终决定终止妊娠这一结果,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是否正在无形中成为“网络暴力”的推手?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超雄综合征并非意味着必然的犯罪倾向或社会危害。医学研究表明,XYY染色体的男性在智力、身体发育等方面与常人无异,他们同样能够融入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将超雄综合征与犯罪率挂钩,是一种无端的歧视和偏见,这种偏见在网络环境中被放大,对个体和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在这场风波中,我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网络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各种信息,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另一方面,网络也放大了某些极端声音,使得原本复杂多元的议题被简化、标签化,甚至引发恐慌和误解。

要遏止这种对“超雄”的妖魔化现象,需要多方合力。首先,医疗机构和专家应加强对超雄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科学普及,让公众了解到这类情况并非洪水猛兽,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其次,网络平台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对于明显误导公众、制造恐慌的言论进行及时干预,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理性。

此外,每个个体也应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不盲目跟风,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面对类似“超雄综合征”医学议题,应保持理性和同情心,给予当事人足够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落井下石,加剧他们的困境。

诚然,生命的萌芽、去留是一个家庭在充分了解和权衡利弊后作出的私人决定,不应受外界无端干扰和影响。陈女士的决定无论是什么,都应得到尊重和理解。而旁观者,更应从中汲取教训,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理性的社会环境。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