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萝卜快跑”应防落下“一地鸡毛”

徐林生

近日,无人驾驶网约车“萝卜快跑”在武汉试运营期间,因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发生轻微交通事故,以及在闹市区街头“罢工”等,引发热议,相关话题多次冲上平台热搜榜。

这些问题涉及多方利益诉求,值得进一步梳理。首先,有网约车司机担心“萝卜快跑”抢“饭碗”,并非杞人之忧。据百度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投放到武汉市场的“萝卜快跑”只有400辆,但由于科技感十足,加上比传统网约车价格实惠,受到市民普遍欢迎。在出租车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萝卜快跑”无疑扮演着打破供需平衡的“搅局者”。

其次,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值得高度重视。7月7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萝卜快跑”在街头与行人发生碰撞。随后,百度方面回应称,该车在绿灯亮起启动时,有一名行人闯红灯,导致轻微接触。交警部门调查后认定,此事故由行人负主要责任,车辆方负次要责任。无人驾驶汽车如何有效保障公共安全,引发更广泛关注。

“萝卜快跑”添堵,也成市民调侃话题。在武汉,“萝卜快跑”有个绰号叫“苕萝卜”,而“苕”在湖北话中是蠢、不太灵通的意思。因为太守规矩、车速较慢,“苕萝卜”在拥挤路段经常被人吆喝“快跑啊”。7月11日,有一辆“苕萝卜”干脆在街头“罢工”,造成短时交通拥堵。

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乃大势所趋,成为大国竞争重要赛道。让技术较为成熟的公司投放车辆试运营,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研发明显提速,除无人驾驶公交车在部分城市限定区域投入运营外,多个国内自主品牌无人驾驶网约车先后走上街头,成为一些城市新名片。其中,百度公司在武汉推出的“萝卜快跑”,最为引人注目。

不过,从上述问题看,“萝卜快跑”要行稳致远,还面临重重“路障”。比如,是否抢出租车司机“饭碗”,现有法律恐怕一时难以回答,但却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家对交通安全的忧虑,也不是一句“期待公众对新技术发展多一些容忍”,就可轻易化解;至于不时出现的街头“添堵”,市民容忍度也不可能是无限的。

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方向不可逆转,市场化路径也十分明确。但“萝卜快跑”试运营引发的诸多问题,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不可等闲视之。因此,各运营主体除加快技术迭代、提升安全系数外,还应当在做足市场调研基础上,在车辆投放数量、投放节奏、运营区间、运营时间、运价调节等方面,回应民意关切、平衡各方利益,谨防所到之处落下“一地鸡毛”。否则,反应迟钝、我行我素的“萝卜快跑”们难免步伐踉跄,欲速不达。

编辑:吴优

审核:陈显东

(作者:徐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