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殡葬主题咖啡馆是“死亡教育”好尝试

■ 茅 亩

上海市静安区洛川东路116号,摆渡人殡葬公司的一家门店默默在此,并不显眼,门头上的标语代表了其殡葬服务宗旨。由于颇具新意地将殡葬服务与咖啡馆结合,让人喝咖啡时与陌生人随意谈论生死话题,这家店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造访者。

这个店里“苦辣酸甜”四味咖啡是免费的,只需要用一个故事与馆长交换,关于生命与死亡的话题由此开启。这样的咖啡店,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在这里探讨生命与死亡,可以使人对人生有更多尊重,对死亡多一分释然。另一方面,这个探讨过程,也能让人们增加对平时甚少接触的殡葬业的了解,有助于让生命更体面地告别。殡葬主题咖啡店,是社会力量从行业特点出发,进行生死探讨,帮助人们改进生死观念的有益尝试,它实际上提出了一道关于“死亡教育”的现实命题。

死亡教育,简单说就是,名为谈死,实为论生,让人们科学而人文地看待生与死,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目前,不少国家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设置了死亡教育科目。我国的死亡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死亡教育缺乏涵盖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性的整体设计,总体上还较薄弱。

其原因有多个,文化传统的因素是历史的、先在的。在我国的文化语境里,人们总是乐于“谈生”,而对“论死”总是敏感而忌讳。再如,有研究指出,儿童或青少年容易产生错误或片面的死亡认知,往往是恐惧、害怕、神秘、纳闷等,多是负面且复杂的情绪。因此,从观念上进行破与立,加强死亡教育,促进青少年群体全面健康成长,势在必行,势在快行。

在我国,当下死亡教育主要在一些高校推行。部分高校开设了与死亡教育相关的课程,开展了写遗书、立遗嘱、参观殡仪馆等多样化的活动。而中小学校,目前关涉死亡内容的生命教育,更多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如交通安全、溺水、防火知识等,鲜见涉及自杀等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其中的不足显而易见。

结合国情实际,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死亡教育,需要加强死亡教育的资源和产品供给。不仅需要完备的科学的课程设置,健全死亡教育课程体系,也需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匹配,教师才能以“教死知生”的专业素养,使青少年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死观。通过学校开展死亡教育,引导学生对生与死建立科学、理性、人文的认知,无疑将大大有助于其把握生命的当下和未来,提高耐挫能力,坚强地面对人生,珍惜生命,直面死亡,超越死亡,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减少或杜绝青少年各类精神问题乃至自杀现象。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茅 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