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丨设立“作业缓交期”,你怎么看?

话题缘起: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对调整适应、家校协同、校园安全卫生预防、心理健康、落实“双减”等作出具体安排。通知明确,开学后两周内为“作业缓交期”,教师不得以学生未完成作业为由不让学生到校。对此,网友意见不一。

“作业缓交期”具有借鉴意义

■ 杨玉龙

“小学生和爸爸妈妈去南京旅游把寒假作业弄丢,警方多方查找终于找回”……近日,类似的网络话题这两天频繁冲上热搜。开学了,对家长来说,一边是把神兽送归校园的喜悦,一边是不得不提及的寒假作业。

针对“作业缓交期”也有着不同的声音。叫好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温情”教育理念,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忧虑的人担心一味迁就学生,会纵容学生养成不遵守规则的习惯,进而一再突破学校的底线。但不容忽视的是,学生放假毕竟不同于在学校,且学生有着个体差异,作业完成情况有好有坏也实属正常,设“作业缓交期”利大于弊。

从情理角度讲,假期本就该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但从现实来看,孩子们鲜有喘息的机会。从必须自行打印的寒假作业、每日不断的在线打卡,到需要家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实践作业,名目繁多的花式寒假作业让不少家长都感到“压力山大”。

允许未完成作业的孩子打“欠条”,设置缓冲期限,是一种教学智慧。这样可给那些因“各种意外”导致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一个“履行契约”的补救机会,不仅是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负责,更有利于减少学生因完不成作业而产生的担心、恐惧、焦虑等情绪。对于家庭和睦也未尝不是好事,毕竟,孩子完不成作业,家长也会跟着着急。

“作业缓交期”具有借鉴意义。当然,针对寒暑假作业,笔者以为,一方面,要科学设置,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对假期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学校和家长需共同努力。终归而言,孩子不是刻板与冰冷的学习机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

设立“作业缓交期”真的没必要

■ 叶金福

虽然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假期作业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教育行政部门专门为这部分学生设立“作业缓交期”,真的没必要,因为寒暑假假期都不短。寒假少说也有二十来天的假期,暑假则更长,有近两个月的假期。这么漫长的假期,竟然还完不成作业,实属不应该。

从表面上看,设立“作业缓交期”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不但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关怀,彰显教育的温度,而且也能及时消除学生因完不成作业而产生的担心、恐惧、焦虑等情绪。

但笔者以为,设立“作业缓交期”无异于是一种纵容。一方面,一旦有了“作业缓交期”,一些学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假期里“疯玩”,而置作业于不顾。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一旦有了“作业缓交期”,一些学生明明可以按时完成假期作业,也会慢慢地养成拖延、懒惰的不良学习习惯,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假期作业。而且,因为新学期也有“新作业”,“新作业”和“缓交作业”叠加,岂不令学生更够呛?可见,设立“作业缓交期”并非是“良策”。

笔者以为,与其设立“作业缓交期”,倒不如通过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倒逼学生对假期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既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又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当然,学校放寒暑假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假期获得充分休息,释放学习压力,调整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也应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严格控制作业量,做到布置假期作业“少而精”。如此,才能让学生按时完成假期作业,不用奢望“作业缓交期”。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