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丨读懂年轻人“断亲”背后的现实诉求

■ 杨朝清

春节期间,《“断亲”话题上热搜,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拜年走亲戚?》一文引发广大网友共鸣。有调查结果显示,26-30岁的90后年轻人大多数只是“偶尔与亲戚有联系”。

所谓“断亲”并不是一种断绝亲戚关系的正式声明,而是懒于、疏于、不屑于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社会现象。按照传统的家庭观念,维系“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至关重要。而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意识到,虽然亲缘关系无法选择,但并不意味着不可舍弃。尤其是在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当亲缘关系非但不能够给人们带来足够的温暖和慰藉,反而会带来不少麻烦、困扰、痛苦与伤害的时候,“断亲”便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共同选择。

社会流动的加速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让不同的亲戚不仅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地域,在职业、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文化品位上也存在着鲜明差异。许多亲戚平时也很少联系、鲜有交集,是一种“弱关系”,“断亲”只不过是不愿意做表面功夫的方式呈现,是年轻人不愿意被“无效社交”、长辈意志、习俗等“文化枷锁”所束缚,而是更加强调个人意识、更加在乎个体感受,基于自己的情感、认同、欲望进行主动选择,彰显了社交理念的主动觉醒。

面对“断亲”,一些人忧心忡忡,呈现出一种乡愁式担忧,为亲情淡漠、关系疏离感到失落。实际上,“断亲”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我们不能先入为主戴上“有色眼镜”,对年轻人“断亲”进行标签化乃至污名化,而是要读懂年轻人的利益诉求和精神需要,为年轻人融入社会提供更多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杨朝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