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丨小农特产品一样可以做成“大文章”

■ 朱双玲

12月11日,广东薯业全产业链合作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十大名薯品牌”,其中五华高山红薯榜上有名。(详见《梅州日报》12月13日1版)

“十大名薯品牌”榜单是综合广东各地薯类品种的创新性、成长性、竞争力、知名度、人气值、营养价值、美味指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联农带农等方面进行评选。近年来,五华高山红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可谓是把小农特产品做出了“大文章”。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我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梅州柚、平远橙、兴宁鸽、嘉应茶、寿乡水等农业产业的实践证明:发展农特产品牌,既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更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梅州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继续做好特色农业产业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非常必要,也大有可为。

做活“小”农产业,打好“特色产业”牌,是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打好“特色牌”,增强竞争力,要围绕“特”字。要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外在品相、内在品质,以及品牌价值,让更多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不断带动强农富农,乡村振兴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要适应市场需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多种功能、挖掘多元价值,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明确,小农特产品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就一定要把好“品质关”。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安全、健康。带虫眼的蔬菜、放养鸡、纯粮食喂养的猪肉等越来越受欢迎,节假日去乡村旅游休闲蔚然成风,个性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广大农户完全可依托精耕细作的特长,严控品质,满足消费者这方面的需求,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朱双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