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丨用红色精神推进“百千万工程”

■ 杨丽君

6月25日至27日,省政协考察团来梅开展“山乡新巨变·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专题考察。考察团深入大埔县西河镇、茶阳镇、青溪镇等地,踏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感受山乡巨变,推动社会各界焕发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精神动力。(详见《梅州日报》6月29日1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持续加大对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力度。全市各级政协多次通过重点提案、专题议政、调研视察等方式,助推我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为厚植苏区精神文化根基贡献“政协之为”。由此可见,我市各级政协代表“围绕中心”转,“服务大局”干,紧扣“文明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书写了履职实践的“满意答卷”。

擦亮红色印记,夯实奋斗底色。省政协考察团来梅开展专题考察,踏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接受思想上、心灵上的洗礼,让参访的代表们进一步强固精神支柱、砥砺初心使命,并通过辐射影响,带动全社会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建功苏区振兴。考察活动的深入开展,从侧面反映了我省高度重视梅州丰富的红色资源,对梅州的发展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也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到,红色文化在提振乡村“精气神”、激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要始终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用“红色精神”聚起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能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全面进步,高效带动乡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而红色文化也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不断焕发活力,展现时代价值。因此,我市应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和乡村振兴实际,始终赓续红色血脉,建强红色组织,拓宽红色阵地,打造红色品牌,大力发展红色产业,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力量”。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我市要充分发挥遍布全域的青山绿水、红色旧址、历史遗迹等资源,大力整合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特色产业等各类要素,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和文教、文旅、文创的有机融合,以“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产业”等全链条、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红色产业兴县、强村、富民,促进梅州“红”“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引领老区人民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出一条独具苏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杨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