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丽君
近年来,为进一步擦亮“兴宁鸽”特色产业品牌,兴宁市突出政策激励、科技支撑、园区带动“三配套”,逐步形成肉鸽养殖、加工、科技、营销的全产业链。肉鸽上市量占全省总量15%,占梅州总量68%。(详见《梅州日报》6月24日1版)
找准发展方向,掌握发展主动,“三配套”助“兴宁鸽”腾飞。其产业发展路径科学清晰,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实践证明,特色产业发展,既是盘活本土优势资源的有效途径,又是构建独树一帜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乡村产业要让“特色”成为立足现代市场的制胜法宝,必须要集聚政策、科技、人才、园区等发展要素打好“组合拳”,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梅州稳步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我们要抢抓“苏区+湾区”机遇,围绕“品牌+营销”建设,坚持从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四方面下功夫,着力从抓生产、抓产品、抓环节向抓链条、抓产业、抓体系转变,用创新的价值、科技的力量、特色的潜力,促进种养规模化、产业多元化、产值高效化,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培育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得益于良好生态构筑的优质资源禀赋,我市各地农产品品质优良,产业类别多样,产销势头可喜,对接湾区、走向世界的路子越走越宽。如何提升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兴宁鸽等大宗特色产业的竞争力,是我市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始终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打通由养殖、种植到餐饮、农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出更多有特色、有创意、有市场的拳头产品,培育出更多“拿得出、叫得响、过得硬”的“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以“特色链”推动更多的“产业链”“物流链”发展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需增强联农带农能力。各地可积极探索“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引导、鼓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龙头企业和新农人作为“主队”打“主场”,确保联农带农机制“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通过抱团发展,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更快实现价值转化,不断拓宽富民兴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