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丨“艺术+产业”亦可赋能乡村振兴

■ 杨丽君

近年来,大埔县北塘村发动乡贤力量引进企业,激活“沉睡”的古屋,接续开发建设北塘美术馆、艺术众创空间、翰林书画草堂以及特色民宿,不断提升打造画家写生、游客休闲的场地,用古民居特色和书画艺术魅力吸引海内外旅客纷至沓来。(详见《梅州日报》6月5日1版)

北塘村从昔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蝶变为省内热门写生基地,走出了一条“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成为我市开展“百千万工程”以来的一颗耀眼明珠。这与北塘村多年来坚持“以艺术为灵魂,以乡愁为脐带,以写生、展览、文创、民宿、餐饮等元素为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思路分不开。

新时代的美丽乡村,既成为人们向往的“桃花源”,也是很多人逐梦、筑梦的奋斗之地。如何发挥艺术之魅力更好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如何让不同艺术形态与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各地在突出地域性、创新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本土特色、艺术特点,紧扣群众需求、发展要求,以“文艺、文旅、文创”为抓手,将“艺术+产业”凝聚合力,让乡土味道与文化气息“共生互融”,助力乡村振兴有“艺”更有“益”。

艺术参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增量。北塘村独辟蹊径用“写生经济”带旺富民产业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各种创新求变来拓宽“富民兴业强村”的更广阔天地。特别是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要突出特色、找准优势、各展所长、各美其美,才能为县域经济带来更丰富的文旅融合机遇与文创产业价值,进而推动梅州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创新产业业态。梅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遍布全域,类似北塘村的特色村庄俯拾皆是。只要抓住特色、找准方向,文化和生态也可产业化,照样能够“打粮食”。因此,我们要活化利用好“绿色、红色、古色”资源,释放“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潜能,推动人文与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客家风情等多元开发,因地制宜发展书画艺术、文创交流、特色种养、民俗民宿体验等农旅、文旅新业态,用业态创新的叠加效应,激活乡村产业增效增收的乘数效应,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为苏区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杨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