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 | 网暴这把刀何时不再伤人?

■ 张家铱

近日,校内被撞身亡小学生母亲坠楼身亡的新闻又将关于网络暴力危害的讨论带到大众面前。孩子离开的震撼仍在,而今母亲从24楼一跃而下更是让人产生更多思考。

这位年轻的母亲坠楼,客观来看应该有两个原因,首先,恰逢六一儿童节,一个与孩子欢庆的时间点,丧子之痛难以承受;其次,她在失去孩子的同时又遭到了网暴,一些网友的恶意评论中伤了她本就受损的心灵。之前大众对这个新闻更多的关注聚焦于校方、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责任问题上,我们对母亲的印象还停留在被大多数媒体转发的视频中她带着妆穿着有工牌的职业装,相对冷静的拦下冲去打老师的孩子父亲。然而,一些有关孩子母亲的视频下方,却出现了一些聚焦于母亲的恶意评论,且大肆发酵着。

网络上针对她的言论主要集中在外表、穿搭、情绪、赔偿几方面,竟有网友用“网红式打扮”来描述她,还有一些写手称终于认清了身为母亲的年轻女士的真面目,3天2双的香奈儿鞋子和2套体面的套装,而且语言逻辑清晰,利用每一次发声来煽动网友情绪,以及她恰到好处的哭泣与申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还有网友调侃其身材与穿的丝袜猜忌她的职业,说她太冷静,像表演一样,没有崩溃、歇斯底里……这些冷嘲热讽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冷漠和部分别有用心者的无耻。

一场网暴,就是一部分坏人和一部分蠢人的狂欢。 带节奏的先锋和攻击他人的炮灰,就像蝗虫,所到之处百孔千疮。一个女生,封闭在家的时候,因得到外卖员的帮助,给了一些酬谢以表感激,被觉得给得少而被网暴,离开了;一个男孩,利用互联网寻找十五年未见的父母,因想得到一个家与亲生父母死不背离而被网暴,离开了……已经有太多的例子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这些都让人扼腕叹息的。不仅让我们发出疑问,互联网社群还有基本伦理和法律规定规范的约束吗?我们一贯认为最主张生命权、发展权的大众网络论坛,居然成了侵权最严重、最残酷的空间,这个悖论在持续困扰着当今社会。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应多一些同情和鼓励,少一些随心所欲的挑剔和中伤。这些年经历过这么多涉及普通人的悲剧事件之后,希望从民众、平台再到政府,都能够真正重视对热点事件当事人的保护,探索建立一套成熟机制,推动我们的互联网成为一个友好、温情的舆论场,为一些舆论的当事人提供合理应对的指引,帮助不幸沦陷的人们渡过难关。至于躲在键盘后面肆意妄为的人何时可以得到法律的惩治,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编辑:林晓萍

审核:陈显东

(作者:张家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