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发平
春风送暖催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我市各地各单位连日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广大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美梅州生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屏障。(详见《梅州日报》3月13日3版)
绿色是梅州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我市的优势。今年2月初,我市“梅”景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推广,展示我市春回大地的美景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更是我市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实现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全市上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植树造林的努力结果。
有目共睹的是,我市森林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城乡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城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国家森林公园就有占5处,为广东省第一,市域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展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绿美形象。2020年广东省100条森林旅游特色线路和100个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名单中,我市共有11条线路和10个品牌地入选。这些资源禀赋所释放出的活力有力助推了我市森林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成为推动全域旅游的新引擎,也为我市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中,推动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坚实支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升绿色生态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也成为一座城市吸引优质发展资源的重要砝码,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我市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必须紧紧抓住绿色、生态关键词,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此提升城市产业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就此而言,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美家园,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良好生态也是乡村振兴“美丽资本”。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应持续释放生态的“虹吸”效应,用绿色、生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同时,也应加快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森林效应发展绿色产业,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立足山水人文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培育文旅新业态、深化三产融合,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编辑:叶惠玲
审核:陈显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