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读书, 唔当一朝听讲
绘图:丘建平
在客家地区,曾流传一个有趣故事。从前,某镇有位教书先生,因厌恶官场黑暗,在家办学堂。他才学出众且收费低,远近人家都送孩子来求学,经他教导,学生们都饱读诗书。可有个学生,既调皮又有点愚笨,先生为他操碎了心。
一天,先生讲授《论语》,告诉学生们,读《论语》不仅要背,更要理解,听讲比死记硬背重要,听懂才能领会内涵。这时,先生发现那个调皮学生在睡觉,便轻咳一声,敲了敲桌子。学生醒了一下,又接着睡。快下课时,先生叮嘱学生,农忙要到了,大家回家帮忙时别忘了复习《论语》,农忙后会抽查,闲时可来学堂听讲,还特意强调“三朝读书,唔当一朝听讲”。
这学生回家后只顾着玩。农忙结束前一天,父亲问他为啥不学习,他满不在乎地说记住老师的话了,肯定能考满分。原来,当晚他爬到装满禾秆的屋子折腾了很久。第二天,他满身黏着禾秆碎来上学。先生惊讶询问,他回答:“您说抽查作业,还说‘三朝读书,唔当一朝钻秆’,我就把家里禾秆都钻了一遍。”先生听后哭笑不得,长叹“朽木不可雕”。从此,人们就用“三朝读书,不如一朝钻秆”来调侃不认真听课的孩子。
客家地区崇文重教,在客家人心中,晴耕雨读、金榜题名是改变命运的良方。他们有许多劝读俗语,“三朝读书,唔当一朝听讲”便是其中之一。这句俗语和《论语》里“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样,都在告诫读书人读书得讲方法,不能死读书,不然学识难进步。(文:整理自网络 )
(刊于梅州日报2025年3月30日客家版)
编辑:廖智
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