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在望
●南竽
本世纪初,平远政府号召和组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这可吊起了我这个经常回老家之人的胃口。我家有多处自留地,可以拿来种油茶,既节约买茶油的钱又丰富退休生活,何乐而不为?晚上,我把这个打算跟枕边那个已从县某企业退休的原人民公社老社员说了,她眼睛一亮,说:“好呀!做细(劳动)有什么怕,你指挥,我实干!”
听说湖南攸县的大果茶果大油多产量高,我便托人从攸县买回了700多株已有2市尺多高的“攸县油茶”苗,除我自己计划种150株外,余500多株送给“种植欲”更强的堂兄弟等人,同时,请求他们帮助我开穴和种植。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把150多株油茶种在了近家的三处旱地上。由于种植时1尺半多宽深的茶穴里放了鸡粪、烂秆草等基肥,结果种后的第三年,茶树就呈现出很好的生长态势,部分较壮的茶苗开始结果。到第四年,茶树长成2米多高,结出像少女红红脸蛋的果实,把茶树压得向来人“鞠躬”,挂得多的甚至“作风踏实”“接地气”,着实惹人喜爱。首采当年,打茶油8斤。看到丰收的果实,妻子擦着额门上的汗珠,对我说:“我们再把另一块旱地也种上吧!”我说:“20世纪80年代落实林业责任制时生产队分给我家在黄竹夹的那块茶山不是也就近吗?现在我也退休了,两人来去开垦,这样花时少,见效快,这种土法改造茶园,估计两年后即可打茶果!”妻子说:“还是短头发的想得好!”
黄竹夹离老家不远,10分钟左右就能走到。到了那边,一看,这40多年未管的茶山,茶树被茫茫一片荆棘鲁萁遮住,弯腰挣扎着生长,里面的杂树被山风一吹,摇来摆去,发出呼呼的叫声,像警告我们:如果你们的茶山“劈”不开,我就把茶树“阴”死。面对眼前的景象,我俩可不惧怕,心想,看你硬得过我们的“韩公刀”么!两人二话不说,钻进听声不见影的荆棘丛中,挥起镰刀把荆棘鲁萁“杀得”鬼哭狼嚎,纷纷倒地……经过7天上午(下午返县城家中)连续战斗,被荆棘压迫得只见“一线天”的老茶树终于重见天日,得到“解放”。以后经过我们连续两年的铲草和植根土地整理,濒临死亡的茶树纷纷吐出新芽长出新枝,使黄竹夹2亩老茶树焕发生机,几年后逐渐形成枝繁叶茂的新茶园,第三年收获了满满8大袋茶果。
黄竹夹“旧茶改造”取得的成果鼓舞了全家。每逢夏秋季节,我在家庭群发出通知:“某周日全家回老家铲茶园。”届时全家大小十多人一齐上山,大人干活嚓嚓的铲草声和小孩玩耍的叫喊声混在一起,像是山间交响曲,不亦乐乎。霜降日前后,则全家集中一两天采摘茶果。大家头戴草笠,脚穿劳动鞋,全副武装;拿着桶子,嘻嘻哈哈上山采摘茶果。有几个大年年份,黄竹夹的茶果要把小车开到山上才能载回,那年加上其它三处茶园的收获,最高年产茶油40多斤,自食有余。虽然黄竹夹茶是传统品种,产量不很高,但它金黄剔透香味四溢,堪称优质产品。
晒茶果、“择茶仁”虽可在禾坪和室内干,但也不是省力的活。它先要在多个丽日晴空下暴晒,让茶仁脱壳,然后把未脱壳的“茶仁”剥出来,最后收集好“茶仁”进入择茶和晒干,既要力气又会把手掰得痛痛的。因为一两个假日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就再次“夫妻双双把家还”。在老家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的室外,一边抢晴天,晒茶果,一边坐在室内剥茶壳择茶仁,累了,说上两句笑话,缓解疲劳。家中儿孙从监控上看见我俩虽苦犹乐的样子,也都笑逐颜开。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