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亭/摄
解码闽西客家土楼的
家风家训与楹联智慧
●周继章
客家土楼,尤其是闽西客家人的土楼作为中国最为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不仅孕育了客家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也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在这些充满历史沉淀的宏大建筑背后,隐藏着闽西客家人广泛传承的家风家训以及精雕细刻的楹联智慧。通过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我们得以一窥客家土楼的文化根脉,领悟这一地域性建筑所呈现的人文精神。
家风家训:客家土楼的价值内核
客家土楼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持续传承,根本在于其内在孕育的家风家训。这些源自儒家思想的家庭伦理规范,不仅塑造了客家土楼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深刻影响了土楼的建筑形式及其内部空间组织。
首先,客家土楼的整体结构充分体现了“家”的概念在土楼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土楼通常由若干间房屋环绕而建,呈现出“宗族共居”的特点。这种集中居住的模式,不仅缩影了大家庭制度下家族成员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反映了“家和万事兴”的重要价值观。同时,土楼的内部空间布局亦遵循着传统家训,以“内和外严”的原则划分出公私领域,体现了家庭秩序的和谐。
其次,土楼的建筑装饰中隐含着客家土楼人对于“孝”的虔诚信仰。在许多土楼中,可以看到精心雕刻的“孝”字图案,以及描述孝道的楹联。这昭示了孝道在土楼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折射出土楼居民对于家庭伦理的虔诚奉行。同时,土楼中常见的祖先牌位和神龛,更彰显了客家土楼人崇尚祖先、恪尽孝道的价值取向。再如永定苏姓家规:凡为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老小有序。礼义廉耻,为人豪杰。士农工商,各守一业。江氏祖训:守信维何,忠实不欺,千金一诺,抵死不移。言忠和笃,诵法自圭。毋曰小信,大人弗为,讲信修睦,大同之基。即如里党,尤切提撕。这些家训家规的字句,无疑成为土楼居民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再次,土楼的防御性特点反映了客家土楼人对于“家”的高度重视。土楼之所以筑成坚固的环形城堡式建筑,其根源在于闽西、闽南地区长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为了保卫家族成员的生命安全,客家土楼人不得不以建造坚固的居所作为应对之策。这种内和外严的家庭观念,不仅体现在土楼的建筑形式上,也反映在客家土楼人对于家庭荣誉和家风家训的高度重视之中。
楹联智慧:客家土楼的文化镶嵌
除了深厚的家风家训,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还通过精美绝伦的楹联得以完美展现。这些诗词楹联不仅点缀着土楼的外墙,更是福建文化智慧的浓缩与体现。
首先,土楼楹联所呈现的儒家思想内核,反映了客家土楼长期以来对于传统文化的虔诚追求。在许多土楼的门楣和廊柱上,我们可以看到或庄重或隽永的楹联,体现着儒家“修己治人”的价值观念。“庆子孙贤由礼义,成先人志在孝忠”,毗邻圆楼振成楼的方楼庆成楼的这副门联,与体现客家精神薪火相传的“传承”主题雕塑一道,营造出浓厚的家训教化氛围。这种对于儒家经典的虔诚信仰,不仅塑造了客家土楼人独特的人格品质,也成为土楼客家文化内涵的重要支撑。
其次,土楼楹联反映了客家土楼人对于自然和谐的向往。在许多土楼的墙面上,我们可以发现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如南靖土楼“月明如素,风清如水”“云卷云舒,景随人意”等。这些对联所传达的,正是客家土楼人对于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以及对于自然和谐的虔诚崇拜。
再次,土楼楹联的智慧格言,折射出客家土楼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如“自古英雄出少年”“学贵有恒,业成于坚”等。这些诗句不仅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也成为土楼居民日常生活的行为指引。
总的来说,客家土楼蕴含的家风家训和楹联智慧,构成了这一地域性建筑的独特文化内核。通过解读这些文化符号,我们不仅能够深入洞悉客家土楼的文化根源,也能够领悟这一地域性建筑所承载的深厚人文内涵。
(刊于梅州日报2025年3月2日客家版)
编辑:廖智
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