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八景“温泉濯足”(咸丰《兴宁县志》)
●陈伟平
州县“八景”作为“地方意识”的重要表象,是官府、士人、宗族等地方势力协作共谋的成果。不过,相关研究的视角多数还停留在“县”的层面,对于乡里或宗族层面的观察还不多。
广东嘉应州兴宁县境内多地热资源,在北厢、南厢都有露天的温泉存在,当地人将温泉集中之区称之为“汤湖”,也由此诞生了八景之一的“温泉濯足”。其中位于南厢坭陂圩附近的汤湖,是兴宁县内较为著名的温泉胜地。该地从明代起,逐渐为王氏家族所控制。而汤湖温泉进入“八景”的过程,与王氏家族的形成与壮大密不可分。
在清代兴宁文人刘寅恭所撰的《汤湖南沂竹枝词》中,不但描写了汤泉游览的盛景,也注重描述了王氏家族儒林世家的荣光,将温泉之暖与王氏之德相互勾连,展现出了景与人、外形与内德的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竹枝词是为远赴西蜀的王氏族人所写,借助竹枝词的意境,希望外迁移民能够不忘根本。由此可见,“八景”在某种程度上已不仅仅是地域社会的象征,也逐渐演变为跨地域的社会纽带。
上述种种,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附:
广东兴宁汤湖南沂竹枝词
●清/刘寅恭
漫道汤湖景致奇,汤湖景致素深知。
欲明此处当前景,须听农家唱竹枝。
拱桥畔侧石牌坊,圣旨高悬锡典长。
若得一朝銮驾到,断然称道是金汤。
世胄家风邑令扬,至今匾额尚煌煌。
生全三堡功非小,累世溯洄沂水长。
惠州翰院是龚章,曾与云翁照肝胆。
乔梓面汤为海屋,贺诗屏上流墨香。
天然图画足堪夸,此处原来孝子家。
西蜀赉银养父志,一年两度涉巴江。
人云汤地似巴江,巴水湾湾是蜀邦。
莫唱巴山夜雨曲,深闺人听泪痕双。
温泉泽远庆流长,西蜀林林半炽昌。
衣锦回来追祖德,豆登萧管拜槐堂。
潇洒汤边旷达家,酒阑乘兴按琵琶。
新声俚曲音嘹亮,灯在床前月在花。
梨园子弟慕温泉,岁岁俳优寓半年。
减价只徒汤沐好,秋波婉转媚清涟。
当年乡饮大宾公,奉母和山越比中。
沙际温泉初发泄,不吹邹律暖无情。
堤边旷望气氤氲,一片冷兮一片温。
爱热爱凉随意取,划然长啸大家闻。
夕阳斜照紫霞标,长幼沐沂意气超。
滩上香衣人影集,布巾左执右提瓢。
解衣安放濯烟波,洗尽浑身尘垢多。
归路村童情踊跃,声声唱出太平歌。
四围书室列师徒,不约初更并到湖。
沐浴其身原去垢,盘铭几句会心无。
月光懒出影濛濛,个个携灯点点红。
恍惚扬州开夜市,不须买水换青铜。
峰头月照万家灯,沐浴汤湖伴友朋。
溪水沦涟辋川景,画山画水我无能。
(选自兴宁汤湖王氏族谱,陈伟平整理)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