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惠潮两府的矿贼苏继相之乱

笔者的老家五华县郭田镇,旧称泉砂约,位于三县(市)五镇(五华县的郭田、河东、双华镇和丰顺县的八乡山镇、兴宁市的水口镇)交界处。小时候,每到夜晚,乡野中的小孩子们便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故事。经常能听到关于苏继相造反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民间传说故事,这让我们都入了迷,至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从事史志工作以后,让我有机会对老人传讲的故事进行详细的考证。据《长乐县志》《读志明邑札记》及有关地方志书、地情资料,大体弄清了鲜为人知的隆庆年间苏继相造反作乱、荼毒生灵的那段惨烈史事的来龙去脉。

太平约贡生周勋为躲避苏继相盗贼侵扰拆掉自己房屋而修筑的“水寨”(今河东镇“寨顶巷”)手绘图

苏氏作乱

明朝中叶,倭寇从江浙沿海入侵到粤沿海,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境内的山寇、海盗也乘机劫掠财物,祸害百姓。自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后,群盗占山为巢,日见猖獗,东江流域尤甚。至明隆庆初年,因吏治腐败,国事积弊日深,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陷入财政亏空、边境废弛、社会动荡的困境。此时,更是盗贼横行,民变迭起。广东十府之中,唯南雄府基本无事,其余皆有大小不等的动乱。

明隆庆四年(1570),长乐县泉砂约(时属惠州府)郭田村陂角人苏琏、苏继相叔侄和苏琏的第二个儿子苏继良、苏继相的兄长苏继春一起,在揭阳仲坑山(今丰顺大龙华,时属潮州府)盗采银矿,因遭官府封禁,这让他们感到愤怒和绝望,于是便拿起武器,纠集惠、潮等地山谷之地的饥寒民众,占山为寨,聚众造反。他们占据官道,杀害无辜,致使尸横遍野,百姓人人惊慌,日夜不得安宁。苏继春后因官府征剿追捕紧而自缢而亡。苏继相则拒捕而占据揭阳黄寨(今丰顺汤西),自号“天一大王”,吞并周边盗贼五六千人,“攻城略村,阻绝通衢。”惠、潮二府,往往 “数十里内人烟断绝 。”仅长乐一县就有七十九个乡村被烧杀抢掠,洗劫一空,景况相当惨烈。苏继相部虏人民,占妻女,焚庐舍,据田地,挖坟墓等等恣行无忌,死者无数,周遭民众一片恐惧。为躲避盗贼侵扰,博学多才、急公尚义的太平约(今五华河东、水寨镇)贡生周勋毅然拆掉自己房屋,指挥民众把砖石搬到临琴江河的小山丘上,垒积筑立“水寨”(即今河东镇“寨顶巷”)。时各处围寨,多被贼陷,而水寨晏然无恙。

明廷平乱

苏继相之乱,朝野震动。粤省总督刘焘遣按察使张子宏、佥事杨芷、总兵郭成进行围剿。按察使张子宏驻师长乐,先擒苏琏、苏继良父子俩;佥事杨芷、总兵郭成等部署军队继续围攻,逼得苏继相束手投降而受招安。表面被招抚的苏继相重金贿赂了总兵郭成,被解兵抚之。不久,郭成被揭发罪状而受到弹劾,遭削职。苏继相又率众三千余人叛乱,卷土重来。其原先的手下两个头目占据黄寨和大节山,各纠众二千为其肘翼,旌旗累累十里不绝。

苏贼嚣张气焰正甚之时,明刑部尚书李迁继踵而至,召见郭成,赦其罪。并调兵二万,命令由郭成率潮州营,佥事杨芷监之;明名将张元勋的部将李诚率长乐营,按察使张子宏监之;参将陈濠、副使王化率程乡(今梅县)营,副使江一麟监之。

这场平乱,长乐知县苏民亦颇有贡献。苏民,福建晋江人,于隆庆二年(1566)出任长乐知县后,躬亲务实,爱民如子,威信驭众,以理服人,颇有惠政,也奉召亲身随军讨贼。督府在讨论征剿方案时,询问贼巢据点,苏民均能详细说出。先是,督府派遣人去贼巢侦查,但被抓住不放。此时,苏民主动请缨,单刀赴会去贼巢,欲劝说贼人放下屠刀,招安投降,但终未果。这样,他记住贼人的姓名、容貌特征,并把地形险要默记在心,回来报告给督府。最后设计擒捕二千余人。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苏继相与进剿官兵激战一场,为长乐营游击李诚击败而被抓获,随即被斩首于市,余党闻风全部逃散。这次因盗矿而起的叛乱得到平息。是年八月,朝廷恩准对受兵祸最重的惠州府海丰、长乐诸县实行蠲免本年田税及赈恤。

苏继相贼乱平定之后,帅府要把俘获的贼众统统杀掉。苏民心悯这些被盗贼掳掠蛊惑的无辜民众,据理力不能邀功滥杀。让民众得以开释全活,改过自新。一天夜里,帅府有人送来重金,是有所请托于苏民。苏民知道来意,坚决拒绝,嗣后还将其所请托的银钱封好加以驳回。苏民深感官场污浊难于立足,乃拂袖罢官回乡而去。长乐百姓没有忘记在化民剿贼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苏民,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把其入祀长乐“名宦祠”;清道光十五年(1835)继又入祀长乐“德政祠”。

清道光《长乐县志》卷七“前事略”关于苏继相作乱的记述

“长乐蹂躏尤甚”

苏继相的叛乱范围大、历时长,“长乐蹂躏尤甚”。当时对社会的摧残空前绝后。据康熙二年《长乐县志·系年志》载:“诸贼破围时,有战死者,有被创者,有尽屠者,有搜山捉获者,有焚薮而死者,有赴溺于水者,有陨绝于崖者,有剖孕妇以视胎粥婴儿以饲马者,有烹其子使母燃火、杀其父使子旁观者,有断手足为人彘者,有剖囊户而贯胸者。弃襁褓于溪涧满水而浮,缚孩提于竹梢望空而掷。责报赎则上囊头,急限期则加斩指。夜杖臀背,昼钉两手,杀人满野,流血染川,此皆贼之既至时也。若夫贼将至,乡民奔逃之际,有牵牛运谷者,有携妇拉儿者,有荷锅负囊者,有夫失其妻、父失其子者,有群奔践蹂而死、临桥堕水而没者,有堵路而莫前者,有夺关而陨越者。”这里描述的是苏继相等一众盗贼作乱蹂躏乡民的惨烈景况,让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这种大规模的动乱,给长乐苍生百姓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故明万历二年(1574),巡按御史杨标以长乐“山溪峻复,盗贼门户,为弹压一方计”上疏朝廷,欲改长乐县的建置为州府。但遭朝廷众官僚的极力反对,最终只好作罢。

邑人苏继相的叛乱,延续数年之久,被杀掠人口数不胜数。其对社会摧残可谓空前,给士民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抚平的历史创伤。尽管时间已经过了数百年,依然令世人感到触目惊心,心有余悸。

参考书目1.侯坤元修,温训纂,丁思深校点,道光二十五年《长乐县志》,五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10月印行;2.孙蕙修,孔元祚纂,丁思深校点,康熙二十六年《长乐县志》,五华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17年10月印行;3.丁思深著,《读志明邑札记》,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刘奕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