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浑欲泪毵毵——祝允明与兴宁张天赋的深厚友谊(下)


●王楚良

导读  上期(见12月11日本报7版)讲到,兴宁张天赋是祝允明作《怀知诗》感怀18位知己中,唯一的在祝担任惠州府兴宁县令时结识相知的“平生知爱”,两人际遇相似、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互为知音。本期主要讲述他们在治理兴宁时的共事及别时“留连不舍”别后互相思念的情谊。

张天赋助祝治理兴宁

祝允明与张天赋的深厚友谊,主要表现在祝治理兴宁方面。张天赋既得到祝的欣赏,两人之间建立起深厚友谊,因此在治理兴宁上,张便自然而然地置身其中。张积极提建议、出主意,供祝作出决策。就拿祝允明编纂《正德兴宁志》来说,其中好些规则,是张天赋首先提出来然后才由祝作出定夺的。如废除兴宁旧俗方面,该县志写道:兴宁“吉凶礼仪,率多荒鄙。病不知医,酷信巫觋。尚气轻生。婚葬以牛酒釂客,客无伺识否?或知生知死与不知者,漫往会葬,醉饱而散。不能具者则大讥笑之,至有斗讼。旧志谓:俗淳朴,今则已矣。”这些废除旧俗事,由“先生(指张天赋)一一牒有司禁革”。就是说,张天赋首先呈文给祝允明,提出禁止或革除这些旧俗的建议。“公(指祝允明)皆条约禁止。”可见,祝是采纳了张天赋的这些建议。不仅这样,祝为了治理兴宁还礼贤下士,将规划、谋略等政策性的大政方针,先与张天赋这些秀才、乡贤们商讨,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再作出决策。在祝允明的著作《怀星堂集》中,就有“策问二首”,反映这一情况。

“策问二首”,主要是关于“民尚哗讦”和盗贼方面的问题,这些不仅是长期以来困扰兴宁社会致使“兴宁不宁”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也是祝允明治理兴宁穷乱最根本的问题。对此,祝知道治理兴宁这样混乱的社会,尤其是多年“积久之盗”,感到不是短时就能解决的,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还要作比较艰苦的打算。不过,由于有好友张天赋等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致使其处理各种政事,能比较顺利,在改变兴宁贫穷落后面貌方面,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对此,祝从内心里由衷地感激张天赋,说:“足下以仆为犹,或当仕此中,此特足下爱我,独欲之。愚恐足下外,无一人欲之也,而况於仆而自欲之乎!”还说:“与之处,如临景风,濡甘露,其能益人甚宏。”

祝允明突遭朝廷调往广州

可是,就在祝允明在兴宁干得比较顺手、成效初现之时,却发生了一起调职的事。朝廷派下来的广东巡按御史陈言,下了一个要祝放弃兴宁知县职务,到广州编纂省通志兼摄南海县令的任命。祝没有立即听从召唤,而是“辞不获,将自县趋召”,想亲自到广州当面向上司要求不要把他调离去省修通志。但陈言仅答应其在南海“不责吏事,但带空衔,俾之专治文事”的责任。祝因未能如愿达到自己的要求,遂又上书进行申述,这就是《怀星堂集》中的一篇名文:《上巡按陈公辞召修广省通志状》。由于祝到省一次再次面谈和上书申述,置调令于不顾,有损上司的权威和尊严,上司便给祝“拙於催科秋税,后期停给俸米”的处罚。祝虽以《归与》诗进行回应,但其也知道,“今上下司之间,……乃有法焉,违之则得罪。”何况陈言还是朝廷派下来的巡按御史,因此祝对这件事感到十分为难,也很无奈。后来在给好友张天赋信中谈到这件事时,祝也只能说:“方拟大倾倒於省邸,然其前不遂,后不遂果何为然邪?皆理之不宜有者。”总之,祝对这次职务的调动,是非常恼火的,因此在兴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立马变得低沉,作诗《广州戏题》:“生世投闲四十年,瘴江班顶试鸣絃。今朝也是为官日,白日青天闭户眠。”祝在兴宁勤勉从政,并“几把他乡作故乡”来治,怎么会“白日青天闭户眠”呢?而且这也不是他行事的风格。显然,他是用诗发泄心中的不满和牢骚。祝因受不了这次职务的调离,又受到处罚,感到十分懊丧,闷郁不悦,倒在病榻上。

这时,好友张天赋自祝离开后,因对治理兴宁事没人拿主意,心里很是着急,也很关心祝在广州的情况,便与另一位兴宁秀才周学一起到广州专门看望。分别之后祝作有诗,反映了他们之间的见面情形。祝在诗前解释说:“季冬朔旦,汝德、周学二秀才过访,病禁饮不能留,别去怅然竟日,烛下得句,明日寄之。”诗云:“相思旬日忽相逢,不是忙中是病中。玉尘漫夸谈柄在,朱颜应笑酒杯空。怜君济济冲霄鹄,顾我垂垂失路鸿。吾道若行千载合,不须重叹马牛风。”

张天赋他们也不愿祝离开兴宁,遂纷纷进行挽留。在祝诗中有首七言律诗反映了这种情况,题曰《又借韵自赋一首用呈诸公》,首联、尾联云:“才到炎方便忆还,空歌游子剑前颜。”“诸公总是蓝田璧,不弃他山老顽石。”“不弃他山老顽石”,就是张天赋他们不愿祝离开兴宁而苦苦的挽留。但祝在与上司已经闹翻、又受到处罚的情况下,照目前所处的境况和情势,认识到自己在治理兴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志向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便决定解甲归田回老家去。为此,他作诗《危机》:“世途开步即危机,鱼解深潜鸟解飞。欲免虞罗惟一字,灵方千首不如归。”在给一位官员好友的复信中也说:“不肖拙戆,多获戾於时,唯为归计,犹有所羁,不能快耳。”

祝允明北返家乡苏州

就在祝打算回老家苏州的时候,正德十二年(1517)春,朝廷派下来的巡按御史陈言一年时间到期,离开广东回北京,祝还为他撰写了《东巡归朝序》。陈言离开广东,祝调职事便随之了结,在《游罗浮记》中,祝写道:“余亦逸者,而处粤五载……戊寅(即1518年)小更,解符入会府,乃始克之”。祝成“逸者”已不管事了,这也就知道自己已不可能再留在兴宁任知县。其实,早在祝到广州与上司陈言要求不要将其调离兴宁去省修通志而未能如愿后,就感到兴宁不可能再待下去。他在给《与分巡黄佥宪》的信中,就说:“拜辞后抵县,贱体困弊,犹未管事。反复省委二事,皆未妥帖,不能率易苟从。……生来此仅岁余,而处外者强半,如此纷纷,益思税驾,但愧未能勇决,拂袖即行耳。”可见,祝这时已有回老家的打算,只不过“愧未能勇决”而已。

几年之后,祝才决定离开,但却“西望怅然”。这主要是他舍不得“县民亦颇相信”的民心,又结交了像张天赋等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而在北归途中,更作诗念叨着“无恨胸中未酬事”。但毕竟祝曾有调职事的阴影,所以其离开兴宁是很不高兴的。他在《送张大参(允敬)》诗中云:“五月炎州拂袖行,蛮烟瘴雾渐身轻。鲸波挟飓高如许,归看澄江旧水清。”第一句“五月炎州拂袖行”,这诗句充分表现出祝是在生气中急忙离开兴宁的。正因如此,也就未能来得及向自己的挚友张天赋告别。到了广州,祝才写信给张天赋,说:“仆出县时猝猝,不能叙别,鄙怀已大不堪。敬承远饯郊(按《祝氏集略》《祝枝山全集》原文缺一字,可能是‘野’字),留连不舍。此自足下高义。然独见此,愚不能不愧,且感且叹重也。”这里可以看出,祝对张已是很深的歉意,也反映出他们俩之间的深情厚谊。而张天赋“远饯郊野,留连不舍”,更表现了张天赋对祝的敬重和深厚情感。

之后,他们俩仍然有书函往来。到祝“卧病泊然”,快要临终了,还想着张天赋,念念不忘,遂作了《怀知诗》之《张秀才天赋》这首诗,以作诀别赠言。(参考资料: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怀星堂集》等。)

2023年12月18日《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面图——“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