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克勤 | 曹延懿大量植梅的盛事

赏梅(菱歌  摄)

●汤克勤

笔者曾在《梅州日报》2020年6月22日发表文章《曹延懿:“试种梅花看结子”》,根据清刘广聪《程乡县志》和《乾隆嘉应州志》的记载,以及清康熙朝程乡县令曹延懿的资料和其梅花诗残句“试种梅花看结子,青酸一样斗风流”,而作出判断:“这是梅州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的人为批量种植梅花的盛举。”可惜拙文对这次植梅盛事,言之不详。幸好李欣祥先生惠赠其新近校释考的《程乡县志》(中华文化出版社2022年版),书中收录了曹延懿为该事而写的五首绝句,才知其详。

曹延懿在阳东岩大量种植梅花,并作了题为《程,古梅州也,邑中梅无成林者。暇日游阳东岩,见有菜圃盈亩,令僧植梅百株以备游观。戏题五绝句》的诗,具体如下:

梅州不信地无梅,特傍东岩次第栽。

看取春来花发处,金鸦飞上白云堆。


阳东岩接白衣岩,竹刺藤梢手自芟。

著意种梅缘底事?待看花雨散经函。


梅溪祠庙俗传疑,儒雅如公实我师。

手种梅花三百树,与公千载结心知。


一官三载滞梅州,政拙心劳白满头。

试种梅花看结子,青酸一样斗风流。


种梅不是学林逋,每到花间醉一壶。

留取冰魂与铁骨,他年还识令君无?

这五首诗叙述了曹延懿植梅的缘起、目的、过程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出复杂多样的情感。

曹延懿植梅,缘起于公务之余——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某日闲暇,游玩城东十二里的阳东岩(今芹洋半岛)。曹延懿在康熙三十年(1691)秋任程乡县令,此时已过三年(“一官三载滞梅州”)。他常去阳东岩,曾作诗《三月望日喜晴,约张守戎、常、胡二千戎、劳博士、侯、温二明经同往阳东岩看水,有赋》两首。有时去访胜,阳东岩位于两山之间,“岩小而地高爽”(《乾隆嘉应州志》),上有阳东岩寺,右有白衣岩,树木蓊郁,平畴宽广,旁边梅江环绕而流,他在诗中描绘道:“宝盖峰头云彩结,白衣岩畔瀑泉鸣。”有时去考察。一次梅州发洪水,他率众去阳东岩查看灾情,“出郭非为访胜游,一樽相属强销忧。几家茅屋蛙生灶,到处秧塍水没沟”,考察之后,他要将人民受灾的情况报告给朝廷,“眼前丝谷知难卖,欲给流民达帝旒。”曹延懿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心中装着民生疾苦,以至于“政拙心劳白满头”。他曾在《游阴那山,追和江宫保文渊原韵》诗中写道:“案牍不烦容吏拙,催科数缓恤民艰。却看雨足秧塍绿,好与村农共解颜。”表达出休养生息、与民同乐的思想。他这次“暇日”游逛阳东岩,仍不忘梅州的建设发展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当看见“菜圃盈亩”,一片开阔的菜地时,便想将它重新规划,打造出一片梅花林。

曹延懿植梅的目的很直接,一是有感于梅州名“梅”却无梅,“梅无成林者”,决心使之名副其实,“梅州不信地无梅”,决定在阳东岩大量植梅。“特傍东岩次第栽”,东岩,这里指阳东岩,为诗律所限而缩写成。二是打造成一个让百姓“游观”的胜地。阳东岩后来果然成了人们赏梅的佳处,每当梅花盛开时,人们便“买舟载酒,游览阳东岩,赏梅赋诗”。乾隆梅州举人林孟璜曾作诗《阳东岩探梅有怀曹尹》:“昔日曹县令,植梅于此山。时从风雪里,来叩白云关。余亦同潇洒,南枝几度攀。斯人渺不接,空对夕阳间。”曹延懿植梅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出于建设梅州,教化人心的需要。让梅花蕴含的梅花精神——“冰魂与铁骨”感染人,教育人,就像梅溪祠庙祭祀的儒雅先贤一样,成为教化人心的“师”者。二是出于做出政绩,培植自己道德文章的考虑。通过植梅,他希望与先贤心意相通,“与公千载结心知”,效仿先贤的品德,以图传名于后世,“他年还识令君无”;并作诗纪其盛事,显其“风流”,同时寄予其官场辛劳的“青酸”感慨。

曹延懿的这五首诗,还交代出植梅的过程。他命令阳东寺的僧人(而非民众),从阳东岩往白衣岩的山坡谷底,芟除其间的“竹刺藤梢”,包括菜圃,都种上梅树,数量有几百株之多。诗题中说“植梅百株”,诗中说“手种梅花三百树”,都是概数;民间传说的上千株梅树,有所夸大。曹延懿在诗中还憧憬梅树成林,梅花竞放的美好情景,道“金鸦飞上白云堆”,金色的太阳光照耀着洁白如云的一林梅花,恍若“香雪海”;梅花飘落时节,纷如雨阵,“待看花雨散经函”。

曹延懿在梅州大地上大量植梅,作为知县,无疑起到了提倡和示范的作用,他延续和发扬了梅州“吾州亦是梅花国”的历史传统,为当时梅州的建设可谓尽心尽力。在今天梅花成为梅州市市花(1993年)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缅怀三百三十年前曹延懿大量植梅的盛事。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