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记的英雄群体 ——十九路军中的五华籍将士

导读:以广东客家人为主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五华籍的钟太初、江燊牺牲在战场一线。因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十九路军报国无门,发动“闽变”,失败后被撤编,其中的五华籍将士也因信仰不同走上不同的道路。

十九路军在淞沪战场一线

●作者:江连辉

“淞沪抗战”主力十九路军将士多为客家人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6年由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阎锡山,番号改为十九路军。领袖陈铭枢、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廷锴等众多将领皆为广东人氏。十九路军下辖第六十、六十一、七十八师,共3万余人。征兵历来也大多在粤展开,所以该军基本上是一支广东人组成的队伍,其中广东客家人占多数。

客家人同根同源血肉一体,很多客家人相互感染踊跃报名参加十九路军。这些广东客籍将士,绝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担任较高职务的有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总指挥部参谋处长赵一肩、范汉杰等,在这些客籍将领的影响下,很多将士来自客家地区甚至同一村落、宗族,他们除了自身能力、素质较强外,多由职位较高的族戚提携带入军中。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时期,十九路军战斗力极为强悍,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被誉为“铁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该军调防上海,担任守备上海防御任务,军中以蒋光鼐、蔡廷锴为首的高级将领都是坚决抗日的爱国军官。

1932年1月 28日,日寇悍然出兵进犯上海闸北。驻防在淞沪地区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给予迎头痛击,爆发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2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张治中也主动请缨率部增援上海,归第十九路军统一指挥。诸将士合计不到4万人,浴血抗击日寇,前后苦战33天,激战100多次,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其嚣张气焰得到沉重打击。但最后由于寡不敌众,十九路军退守第二道防线。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悲壮激烈的淞沪抗战结束。此役,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合计总伤亡1.4万余名。1932年5月21日,蒋介石命令十九路军撤离上海移驻福建“剿共”。

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会刊

“淞沪抗战”中的十九路军五华籍将士

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奋起抵抗的十九路军成为备受国内外各界瞩目的对象,国人不少目光都聚焦于十九路军的客家群体中。现在能考证到参战的十九路军五华籍将士分别有:魏育怀(十九路军六十师政治部主任)、陈权(十九路军军法处处长)、陈尊吉(十九路军军法处检察长)、魏作鑫(十九路军军需处上校主任)、廖献周(十九路军军部职员)、陈簪吉(十九路军军法处职员)、古俊(十九路军上尉)、汤毅生(十九路军六十师一二0旅一团二营营长)、钟太初(十九路军七十八师一五五旅一营二连连长)、江燊(十九路军七十八师一五五旅一团二营上尉营附)。

在淞沪抗战期间,这些五华籍将士各自坚守岗位,与敌周旋。在军中担任文职的魏育怀、陈权、陈尊吉、陈簪吉、魏作鑫、廖献周等,运筹帷幄,决胜于战场之外。而在战场一线上的汤毅生、古俊、钟太初、江燊等在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其中钟太初、江燊两人不幸壮烈牺牲在战场,其英名和事迹收录进1932年5月编纂的《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会刊》中,为生者所敬仰与追思。他们的灵柩其后也由上海移葬在广州沙河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陵园内,英名铭刻在“抗日阵亡烈士题名碑”上。

钟太初(1904-1932),五华县龙村镇塘湖村人。出身当地望族。17岁时从汕头正始学校毕业。后入广州法政学校肄业,慨然曰“男儿当如班定远(班超),为国家御侮。在此国难正亟之秋,岂我研究法律之时耶”,乃转入黄埔军校就读。卒业后,任江苏如皋党务指导员,随投奔十九路军六十师教导团。1930年春,随军转战于桂、湘、鲁、豫之间,他无役不兴。后任第一团第二营营附、第一营二连连长(上尉军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悲愤填膺。驻防淞沪地区的十九路军决定奋起反击。钟太初在前线抽空连写了三封家书。第一封写于1932年1月21日,曰:“日人故意挑衅,时局日趋严重,蔡(廷锴)军长现组织救国抗日义勇军。预定成立三团,由官兵自由加入。今早男儿已填具志愿书矣!关于此事,个人抱极大决心,聊尽国民天职,请勿为念。”1月29日,他写了第二封信回家,曰:“引翔港日僧案,现已谈判破裂。从昨晚二时起,闸北方面,开始发生战事。三时起,日寇飞机回旋空中。放出夜光,抛掷炸弹,繁华上海,顿成悲惨地狱。弱国小民,实在太可怜了。东北之行,因上海事变或将停顿。唯义军之组织,在所必行,请不必送眷来申。”2月11日,他又写第三封信回家,曰:“我团于八日调来真茹(地名),作预备队。前线战况,日来剧烈。日本近复增加生力军一万,于八日到沪,约二万六千人。而我方旬日来在前线作战者,仅有四、五团之众。帝国主义者虽倾其海陆空之能力,未能动我战线之毫末。足见所谓帝国主义者最强之陆军,亦不过如是而已。现此间后备兵力极厚。即就十九路军整简队伍言之,前线四、五团,后方仍有十余团之众。倭奴所恃者,仅器械精良耳!而我则士气奋发,作战之勇,外国军事家亦称为欧战所未有。於此足见中国之前途,尚未至于绝望也!我在此精神甚健,准备杀敌,请勿念!”钟太初在战场上寄回的三封家信,舍生救国之志,真情尽露于笔端。3月2日,上海江湾西夏家塘一役,他督队力战,奋不顾身,连天炮火中,他不幸中弹伤及肾脏,痛楚难堪,但他犹指挥所部奋勇前进,全连官兵无退却者。最后殉国于江湾战地。1985年11月,钟太初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江燊(1903-1932),又名复汉,五华县郭田镇郭田村人。早年毕业于汕头迴澜中学校。1927年投入李济深主办的广东地方武装团体训练员养成所。随后派往国民党五华县警卫队任中队长,后升为县警大队大队长,竭力清除地方治安祸患,使地方得于太平。但他认为终以其壮志未伸,并觉当时中国地位之处于危险境地。为实现其救国之大志,乃转投十九路军教导团,任第二营第六连中尉连附。连年转战于粤、桂、湘、豫、鲁、赣等省。后教导团改编为七十八师第一团,他调升为第二营营附。1932年1月28日,日军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迎头痛击日军,驻防淞沪战场的江燊,极为愤慨,慷慨激昂陈词曰:“吾阿江此次不杀倭奴,誓不回头。”果然,3月1日吴淞炮台竹园墩战役中,他奋不顾身,被敌人击伤,不能行动。其时适部队战损惨重,进行撤防之时,但他临危不惧,毅然留下,预先埋伏在广肇山庄路口假死,等敌人冲过来,即挥枪击杀日军数人,最终遭敌人刺杀而壮烈牺牲。后来,到战场记载他事迹的人亦不禁惊叹:“如烈士者诚可谓神勇矣。”江燊牺牲时,其遗孀抱病孤身一人留在上海,料理乏人,令人同情唏嘘不已。1987年6月,江燊被人民政府恢复为革命烈士。

抗日英烈钟太初

1987年10月,江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通知书

十九路军令人唏嘘的结局

淞沪抗战使十九路军众多客籍将士成为梅州客家人的骄傲。淞沪抗战结束后,该军参谋长赵一肩回梅县家乡作报告,称:“这次上海抗战,是发挥了客家人的谚语所谓‘不怕死,鬼都畏’的作用。”1933年初,当十九路军组军支援河北热河抗战途经梅县各地时,沿途各村镇,家家悬旗燃放爆竹欢送。部队离开时,梅县省立第五、东山、县立、乐育、广益等中学一万六千名学生,高唱军歌,欢送至离城八里之古塘坪飞机场,沿途爆竹声与壮烈之歌声,震动霄汉。有部分学生受其感染,当即弃笔从戎,积极投身参加十九路军。

1932年6-7月间,十九路军陆续入闽后被迫向苏区进犯,主力部队连遭红军重创。该军领导人认识到“剿共”毫无出路,决定“联共抗日反蒋”。1933年11月,发动“福建事变”(简称“闽变”,下同),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此时,五华有蔡春元、李超桓、李抟等多人投奔十九路军,担任中高级干部。同年12月下旬,蒋介石抽调嫡系部队十余万人兵分三路,对十九路军进行夹击,成立不到百日的“人民革命政府”宣告夭折,蒋光鼐、蔡廷锴等逃往香港,十九路军被国民党中央军收编,番号被撤销。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十九路军的爱国热情生不逢时,最终落得个部队被撤编,将帅士卒分崩离析的结局,令人不胜感慨。

参加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闽变”等在中国近现代史有重大影响事件的五华籍众将士,在时代洪流裹挟下,也因信仰不同走上不同的道路。其中:汤毅生,机敏果敢,为人圆滑,戴笠和宋子文对其极为赏识,一路平步青云,官至广东交通警察纵队中将司令。1948年6月在河北被解放军俘获后不久被处决。魏育怀,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广州市警察局主任秘书(少将)、五华县县长等职,1952年赴台。古俊,1935年上海吴淞抗日阵亡。陈权,曾任陆丰、潮阳、罗定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参事室参事。陈簪吉,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政协参事。陈尊吉,曾任职潮阳、揭阳检察院。魏作鑫,在解放战争期间身亡。廖献周,曾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简任参议(少将)等职;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时,秘密策动警察起义迎接解放军进穗接管;新中国成立后,在广东省文史馆工作。而在1933年参与十九路军“闽变”的五华籍将士中,蔡春元,先后加入“民进”“民革”等民主党派,任东江人民革命军支队司令。1948年回乡时被国民党杀害。李抟,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市政府秘书处股长等职;1937年回乡任五华县立二中校长,培养造就大批革命干部;新中国成立后,选当五华县民主副县长;1981年追认为中共党员。李超桓,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港澳总支部秘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广州市政协常务委员。

参考书目:

1.《客籍十九路军精神探微》,肖文评、邓炜霖、古惠文撰;刊于《嘉应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2.《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五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五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政协五华文史研究委员会编,《五华人物》,2009年12月出版。

2023年10月23日《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