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洁华 | 帝制挽歌和民族解放的先声 ——罗翼群《黄公度逝世四十周年感赋》之解读


●作者:钟洁华

图片说明:黄遵宪(1848-1905)与罗翼群(1889-1967)之间整整差了41岁。一位年仅16岁的晚清童生,对另一位名满天下且即将走入人生末段的老者的一次拜谒,成就了遥远的1904年多事之秋的那一段佳话。


导言:不久前笔者获得一本《谔谔之士:辛亥元老罗翼群传奇》,此书由罗翼群的外甥何玉和与其老部下之后人罗胜辉于2021年出资编著,其图文多为一手资料,因此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据传罗翼群一生作诗近千首,大部分遗失,目前收集到的仅有150余首。笔者目之所及,如罗冠群编选的《罗翼群诗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赖春泉主编的《宁江诗词》(花城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广东省兴宁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写的《罗翼群专辑》(《兴宁文史第十一辑》198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编的《爱国老人诗词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等,以上各个版本其诗作互有重复,但都没有看到这首《黄公度逝世四十周年感赋》。让我们权且将全诗照录如下——

黄公度逝世四十周年感赋

罗翼群作于1945年2月23日

昔我年十六,谒公人境庐。时维甲辰秋①,正值州试余②。步出梅城东,旋达君子居。湘帘垂檐际,花气袭阶除。桐阴静悄悄,当公睡起初。奚童肃客入,公坐厅右隅。怡然命我坐,觉公貌已臞③。身御短棉袄,足登方舄凫④。头戴瓜皮帽,手提水烟壶。谁云曾显宦,寂寥类寒儒。料因忧国苦,更兼党祸俱。即便道姓名,并申求见愚。公闻色然喜,笑口方徐徐。随言“事变亟,亘古之所无。慨自鸦片战,国力日空虚。远从欧美逼,近有东邻狙。藩篱已尽撤,台澎复丘墟。一切不平约,桎梏加吾躯。堂堂我中华,被侮为病夫。芸芸四百兆,岂肯供人奴?凡有血气伦,悉宜振臂呼。老夫虽病废,未死忍须臾。尔辈新青年,允为国先驱。学为有用学,毋徒章句拘。师人之所藏,补我之所需。群策合群力,富强反掌如。不待三十年,雪耻恢黄图⑤”。聆训气一壮,兴辞谢启予。何期仅半载,公竟赴华胥⑥。我方教小学,惭未陈生芻⑦。临风一洒泪,掩卷长嗟吁!忆未识公面,先读公著书。岂惟钦词博,犹佩识独殊。九牧称霸才⑧,时论非过誉。艰难半世纪,公愿今不孤。乾坤已扭转,国威炳寰区。五洲一统大,拭目可俟诸。先哲与先烈,万世其如苏⑨。

诗注:

①甲辰秋:1904年秋天。②州试:科举考试的一个级别。通过了县试的考生,才有获得参加(府)州试的资格,统称为童生。③臞(qú):同癯,病体清瘦貌。④舄凫(xì fú):舄,鞋子。凫,野鸭。舄凫,即野鸭,后引申为鞋子。方舄凫,木底,足尖呈方形的鞋子。典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后以“凫舄”为仙履。⑤黄图:《三辅黄图》一书的简称。《三辅黄图》一书专记秦汉都城的建设,是研究古代都城的历史文献。初本成书的时间,约为“汉魏间人所作”。后借指京畿、都城。在此借指中国。⑥赴华胥:华胥,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后指安定和平的环境或梦境。在此指人去世后所去的地方。⑦陈生蒭:蒭(chú),同“刍”,生蒭(刍)即凭吊祭祀的礼物。陈,摆设。陈生蒭,摆设凭吊的祭祀品。⑧霸才: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黄遵宪得以面见李鸿章。在听了黄遵宪的一番宏论后,李鸿章对郑藻如说黄遵宪是“霸才”。此说流传甚广。⑨如苏:永生。

叙事诗忆旧:

少年郎对一位垂垂老者的一次干谒

罗翼群的这首诗,全诗38句共380字,且一韵到底。所用韵在《中原音韵》称鱼模韵,《洪武正韵》称四鱼、五模;《广韵》称九鱼、十虞,十一模,《平水韵》称六鱼、七虞。这在古代是一个韵,即是yu、wu同韵。

这是一篇五言古风体叙事长诗。全诗颇为浅白,用典也极少,并无謷牙诘屈难懂之处。开篇即点出地点(昔我年十六,谒公人境庐)和时间(时维甲辰秋,正值州试余),按照罗翼群的手写体《自传-序言》内的说法来计算,他一般对自己是以虚岁计龄,他参加州试的那一年是甲辰科(1904年),正是他的16虚龄。接着写他很快就到了位于“梅城东”的黄遵宪住居“人境庐”。这里有一句环境描写(湘帘垂檐际,花气袭阶除),两句等待接见过程的叙述(桐阴静悄悄,当公睡起初。奚童肃客入,公坐厅右隅)。

应该说罗翼群这个乡下小子敢于“干谒”(意即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曾经名满天下的朝廷大员,在当时还是具有相当勇气的。因是第一次觐见黄遵宪,他免不了有对邑中宿儒的外貌观察(怡然命我坐,觉公貌已臞。身御短棉袄,足登方舄凫。头戴瓜皮帽,手提水烟壶);以及他自己的主观感受(谁云曾显宦,寂寥类寒儒。料因忧国苦,更兼党祸俱)。这里的“党祸”,当然指的是始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的“百日维新”失败后,黄遵宪逃脱缉捕乘舟南归、隐居乡间后的寂寥心境所带来的“忧国苦”和“党祸俱”。

接下来被诗作者加入引号内的十四句,是以韵句回忆黄遵宪对作者的谆谆教导。里面有黄遵宪对“国力日空虚”的剖析,有对变法图强之必要性的阐述,有对自己年老力衰的哀吟,更有对年轻一辈如来访者“为学”的勖勉和“为国先驱”的冀望。其文眼与落脚点,则是在末尾四句“群策合群力,富强反掌如;不待三十年,雪耻恢黄图”。

全诗的最后部分,回忆的是40年前两人之间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半年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于家乡梅州,终年五十八岁(何期仅半载,公竟赴华胥)。6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落幕,封建制度在中国终结。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当年仍然幻想通过科举入仕的懵懂少年罗翼群,在理想幻灭之后最终成为了埋葬清王朝的其中的“一分子”。

诗作者罗翼群:

 从充满憧憬的童生走向推翻清廷的革命者

我们通过查史料可知,黄遵宪去世那一年的9月2日,经张之洞、袁世凯、赵尔巽、周馥、岑春煊、端方等督抚的联名奏陈,慈禧太后终于下定决心废除科举制度,于是自1906年开始,所有的科举考试被叫停。因此1905年的9月2日这一天,也被称为“科举制度废除日”。而这彻底改写了罗翼群的人生轨迹——让他从一个原来想通过科举博取功名的童生,最终走向了推翻清廷成为一个革命者的道路。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3月2日)农历己丑年二月初一,罗翼群出生于粤东山乡中的兴宁县龙田区鸳塘村。据村中老人讲:他出生的那一天,罗氏“万安世居”大屋门前的水塘上空,出现大群鸟儿在飞翔,其中有一对鸳鸯降落在水塘中,当晚这个男孩子就诞生了。村民都对此事觉得新奇而议论纷纷。罗翼群的父亲廷琳公,按家族男丁辈分“贤”字,给他取名“道贤”,应是期望他成为大道之行的贤者吧。但在后来上学时,罗道贤他自己又改为以“翼群”为名。罗翼群在何时改名、又为何改名,我们今天已是不得而知,在他的“自传”里也没有提及。想来是为了应验他出生那天家门口群鸟展翅飞翔的奇景,至于又是否来自于此诗中“群策合群力”之句,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些联想或者渊源也是可能的。

据其自传云,罗翼群7岁入塾读书至15岁,读完四书五经、诗词文选、史传,还如饥似渴地阅读时务书报,如《泰西新史揽要》《日本国志》《天演论》,以及梁启超之《新民丛报》《饮冰室文集》和译书等(见诗中“忆未识公面,先读公著书”之句)。罗翼群12岁能诗,《促织》中的“闲阶侧耳听,更杂急砧声”一句,就是表达了其对母亲辛劳夜织至凌晨,天未亮又紧接着为全家做早餐辛勤劳作的感恩之情;他14岁就取得童子试资格并获颁“优贡”匾,族人将之挂于老祖屋“荣庆围”(现在的宁中镇蔗塘村荣庆围)。罗翼群深得业师罗则桓钟爱,念私塾期间常受其减免束脩奖励。

在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前,兴宁即新学渐兴,于1903年创立的兴民学堂,请宿儒丘逢甲出任首任校长,邑贤何子渊、何天翰、萧惠长、罗则桓等人为开办老师。家里经济捉襟见肘的罗翼群,由祖母朱氏作主,卖掉家中仅有的一头耕牛,得大洋18元,缴交了上学膳费,始得入读兴民学校;下半年学费却是由原族中塾师罗则桓代缴,膳费向亲友借助,勤力向学,“每试辄冠侪辈,深得师友嘉许”。不久后家中无力供其再读,有几位学友想要集资支持他去日本留学,他却不敢过于接受友人之惠,随即兼任植基小学教员(见诗中“我方教小学,惭未陈生芻”之句),一边教书一边上学又读了一年。此间罗翼群颇受兴民学堂有革命思想之师友的影响,在与他们的往来中,得以读到一些鼓吹革命的书报。当他第一次读到孙中山先生的多篇文章和邹容的《革命军》时,便萌发了要改变中国就必须革命的思想。

1906年的暑期,罗翼群辞去教席想走出家门到广州求学。是年秋天,他接受了母亲钟氏卖田还债所余的38块大洋,到省城考取了两广师范、两广方言等三间学校,最后选中了官费的陆军测绘学校就读。此后他写家信都是只报平安,从不向家中要钱。他靠帮人写信,写招牌,写对联,供给自身日常开销。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读书明理,从而走上了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道路。

读书之暇,罗翼群常与校内的同盟会员彭道宗、赖少璧,校外的陆军学校学生姚雨平、陈可钰等交游。此时其思想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于是就写了加入同盟会的申请书,交由同学廖益通、廖挺伦转交上级组织批准,由此两位廖同学成了他入盟的介绍人。他们随即在1907年3月的某个星期天举行了入盟仪式,地点设在(广州)府学东街的廖家祠堂。此时的罗翼群其实来广州求学才半年多,但他脑海之中浮现的都是此前恩师们的爱国启蒙教育:甲午战败、庚子赔款、八国联军陷京、辛丑辱国和约,造成国势日衰,几乎被列强瓜分;中国需要变革才能图强,要想学西方走富国强兵之路,必须推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才能挽救中国。这些道理,19岁的罗翼群每听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并在年轻的心灵中产生强烈共鸣,使他热血沸腾,立下救国救民的志愿。

关于罗翼群的入盟时间,有两处可以得以佐证。一是在他作于1940年的《先慈行述》里面,有“丙午(1906)秋,不孝翼群考入陆军测量学校,随加入同盟会,自是得与革命诸君子相游处”的叙述;二是他发表于1949年7月26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的《罗翼群为被蒋党开除党籍对同志国人发表声明》:“若翼群之党籍,自十九岁加入同盟会,中经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追随总理暨诸先进努力革命,迄今四十二年,始终一贯,绝不动摇,固非彼辈可妄加以罪而开除者也……”

写诗为抒怀:

 民族解放前夜的彷徨与热望

关于此诗,我们还要注意作者罗翼群自注的创作时间:1945年2月23日。此诗作的时代背景是:1945年春的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且具有民族解放性质的中国战区,正在积聚战略反攻力量。

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继续进行对日攻势作战,人民抗日力量也在不断发展。这时,全国已有18个解放区,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余万,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上升到91万,民兵220万;

2月2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同盟提议召开党派会议,讨论如何改组政府,并起草共同施政纲领。但蒋介石的国民党拒绝召开党派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坚持要组织一个有美国人参加的三人委员会来“整编”中共军队。而美国政府态度暧昧,宣称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共产党合作;

2月4日-11日,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而有损中国主权的秘密协定,此时即将在战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已初具雏形。该体系一是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二是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美苏两国的争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并加深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但同时又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以及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在这民族解放的前夜,可以用“彷徨”与“热望”两个词来形容罗翼群此时的复杂心理。他19岁起加入同盟会,一直跟随孙中山革命,自命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为革命事业做了大量的重要工作,但在一众辛亥元老级人物中,始终是属于二线人物。他与广东(甚至包括广西在内的“两广”)的大多数辛亥人物一样,一生都坚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毕生坚持抗战。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罗翼群在抗战中的表现:1935年9月,罗翼群为联络抗日力量,离粤北上山东,造访在泰山的冯玉祥将军,此行他写有《登泰山兼访冯公焕章玉祥并书“共同救国”四字赠别》,从此后冯玉祥西北军的抗战实绩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和斡旋。1937年11月,在南京国府任中执委的罗翼群被撤退至汉口,接着返回广州,即向广东驻军总司令余汉谋、省主席吴铁城书面建议筹组“全省人民抗日自卫军”并获施行,成立了“广东全省民众抗日自卫军”统率委员会,余、吴任正副主委,罗翼群为委员。1938年春,罗翼群赴六区各县,号召民众组织抗日自卫队保卫家乡,广东全省基本上行动起来了。同年10月广州沦陷。在最紧急关头的1939年2月,罗翼群又临危受命,以省府委员身份兼任南路行署主任,奔赴抗日最前线的茂名上任,马不停蹄到所辖各区县出巡。除了组织指挥军队打仗之外,罗翼群还十分重视广大群众的力量,每到一处,都号召民众组织起来成立自卫队,配合正规军跟日本侵略军斗争。1940年3月6日,罗翼群在行署接到了妻子徐茝龄发来母逝的电报,即向行政院辞职并得到答复:准给40天假期,回籍治丧。他安排好善后工作,带上妻儿急急回乡奔丧。待治丧期满,他于5月准时返回南路行署履职。此时正当日寇“三光政策”烈焰方炽,物价腾贵,人民悲苦,他派出得力人员去香港购运粮食,赈济难民,半年内保证了供应,南路地区才稍得安定。待日寇稍做撤退,他遂请示报告上级,结束南路行署职,离开茂名返回韶关。

罗翼群的复杂性,在于他坚持抗战的同时,也是一生“反蒋”,他始终认为蒋介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叛徒”。早在孙中山逝世的1925年,他因反对在潮汕地区开赌禁掠夺民财,被蒋介石逮捕于东征军总部,从此他与蒋介石分道扬镳而被迫赴日任“留日学生监督”五年;1949年后,又因倡言和谈、建立联合政府、敦促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而被国民党永远开除党籍并受通缉。这些史实,今天我们通过书中展示的罗翼群的手稿、旧报消息、个人遗物中都可以看到。

在抗战的后期,罗翼群看到国民党政治日益腐败,人心日益乖离。他眼见孙中山先生辛苦创建的国民党堕落到如此地步,自己又无力回天,痛心疾首,空叹奈何!遂决心不再任事,虽未解甲却离开了官场,先后筹设了民间互助组织如广东省粮食救济协会、广东省水灾救济委员会、广东省堤工委员会,他被推任为各会常委之职,但都是不受薪俸,只算是为民办点实事吧。

总的来看,在1945年2月抗战胜利前夜,罗翼群对于国势的“五洲一统大,拭目可俟诸”还是充满热望的。所以他在回想自己16岁第一次到人境庐面交黄遵宪时,在40年后会发出“艰难半世纪,公愿今不孤;乾坤已扭转,国威炳寰区”这样的慨叹。

2023年10月16日《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面图

——“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