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爱国侨领的叶落归根情 ——记三藩市嘉应同乡会原主席曾勤先生

一位爱国侨领的叶落归根情

——记三藩市嘉应同乡会原主席曾勤先生

————

□刘奕宏  梁威

▲曾勤先生2018年与笔者(刘奕宏)交谈。

▲三藩市人和总会馆祭拜先人。

2023年8月23至25日,在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竹洋村辉宗楼曾屋,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追悼会。追悼会现场庄严肃穆,逝者生前的亲朋好友,以及慕名而来的社会各界人士共数百人前来送逝者最后一程。逝者是曾勤先生,又名曾广佛,生前曾任美国三藩市嘉应同乡会主席、人和会馆主席、驻美中华总会馆主席团成员和轮值总董、梅县区黄竹洋曾氏德顺公奖学敬老基金会永远荣誉会长等职。曾勤先生的一生光明磊落、拼搏敬业、心怀大爱,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名爱国爱乡的华侨典型。

为何说这是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原来,曾勤先生因病已于2021年4月1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三藩市中华医院去世,距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他去世后,未通知各部门和各社团,也未有在报章上发布讣告,只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只因他生前曾给家属留下遗愿,叮嘱家人要将他的骨灰送回家乡安葬。但彼时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国际间的出入境和航班通航均非常不便,这件事便只能搁置下来。直到今年国际间交通逐渐恢复常态,他的家属遵从他的遗嘱,才了却了这个心愿。笔者前往参加了此次追悼会,想起曾先生爱国爱乡的事迹,以及他要归葬唐山的遗愿,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采风客商结缘大洋彼岸

认识曾勤先生,源于2017年笔者所在工作单位策划的“全球客商行”大型采风活动,当时除了采访梅州本地客商外,还分派文字和摄影记者前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毛里求斯等客家人聚集的城市、地区或者国家进行采访。8月中旬,笔者俩与同事罗诚浩共三人,乘坐了十余个小时的国际航班来到美国,第一站即是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三藩市)。

初到旧金山已是深夜,在“梅州市·三藩市经贸文化联络处”主任张文田先生亲自到机场的迎接下,我们匆忙乘车来到预订好的酒店。由于行程紧张,在旧金山只有两天的停留时间,我们赶忙准备好第二天的采访工作后,便入睡休息。几个小时后天就亮了,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工作中,首先来到唐人街,进行取景拍摄,随后便来到了附近的“三藩市嘉应同乡会”,受到了曾勤会长等一众客家乡亲的热烈欢迎,他们为我们准备了很多水果和各式各样点心。曾勤会长年近八旬,慈眉善目,他身着西装衬衣,结着领带,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在场的会员。随后大家互致问候并自由发言讨论,边吃边聊。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舟车劳顿和时差导致的疲惫感逐渐消失,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有关美国华侨华人,特别是美国客家人的历史和现状,为整个采风行动开了一个好头。曾勤先生还引领我们到附近的唐人街人和会馆采访,这里是旅居三藩市的广东客家人为主的重要会馆,与会馆乡亲进行座谈和合影。

在人和会馆升起五星红旗

在言谈中,我们也粗略地了解到曾勤会长的情况。曾会长1937年10月生于今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黄竹洋村,1947年就读于当地的竹洋公学,1953年考入梅县东山中学,1956年考入广东省农业机械学校(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1959年毕业后,他分配到广东省灵山县(今属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任技术员,兼职赤脚医生。1979年,他在其岳父张国荣(美国抗日“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翻译官)的引荐下,携带着家小,离职前往香港,学艺两年后再赴美打拼,从事中餐馆的经营事业,在美国西北部开设几家餐馆,事业有成。因爱国爱乡、诚信待人、热心公益事业,他深受旧金山客籍华侨华人的爱戴,曾连续四届担任三藩市嘉应同乡会主席。之后他又从2005年开始同时出任人和会馆值理,2017年出任人和会馆主席及驻美中华总会馆主席团成员。在其任职期间,他为在美华人华侨的联谊沟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他时刻关心着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团结和联络爱国力量,在人和会馆任职期间,推动在人和会馆升起五星红旗。在他进入中华总会馆的董事会后,又积极动员爱国力量,最终通过投票方式,扯下了悬挂在中华总会馆大楼上的青天白日旗。曾会长的爱国情怀深受中央侨办的高度赞扬,得到广大华人华侨及中国驻美使领馆的高度肯定,曾两次受中央侨办的邀请回国观礼。

见到曾勤先生,知道他的家乡位于黄竹洋曾屋,感到特别亲切,这是因为笔者作为地方史研究中,对黄竹洋曾氏家族在近代涌现的曾伯谔(传嵩)、曾勇甫(传鸾)等几位兄弟非常熟悉,他们是辛亥革命的功臣,是梅州冷圃诗社的创办人,是辛亥革命梅州光复的领导人之一。曾家的曾勇甫、曾择(传惠)还是近代中国革命文学社团——南社的成员。1911年11月,嘉应州光复前夕,为策反清巡防营熊佐臣部队放弃抵抗,曾勇甫深入巡防营的虎穴,讲明大义,垫资遣散费,使嘉应州和平光复。在与曾勤先生的采访聊天中,还知道他的祖父曾传源,又名曾源(字性根),是曾勇甫的堂兄,也是同盟会员。民国时期曾传源曾经短暂担任梅县县长,但无意从政而辞职,后长期担任梅县商会会长。曾家不仅在梅县有商业经营,在上海的先施公司、香港的公同信商号也有一定的股份或经营活动。可见曾勤先生能够在海外赤手空拳打拼出一番天地,并热心参加社团公益活动,是有一定的家风影响的。

由于行程紧迫,我们匆忙完成在三藩市的多个采访和拍摄任务后,便要赶往下一座城市。临行前的那天下午,曾先生来到我们居住的旅馆,向我们道别,并约定他有机会回中国时再相聚。同时,他告诉笔者他手中保存有一份从“三藩市嘉应同乡会”的前身——应福堂时代流传至今的会簿记录,并说他年事已高,使用电脑手机等现代设备不够熟练,希望我们能够帮忙整理。我们简单看了一下那些资料,一份是曾会长自己撰写的“嘉应历史溯源寻根忆祖篇”,里面是有关同乡会的介绍。还有一份是用毛笔誊录的珍贵文献,名为《旧金山应福堂先友录》,记录了应福堂以及嘉应同乡会部分会员的安葬和迁葬情况,特别是清中后期起会员安葬及部分迁葬回到家乡梅州的具体状况,时间跨度从清代的同治年间开始,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

笔者在结束北美采风回到梅州后,曾勤先生委托太太将拍下的《旧金山应福堂先友录》会簿照片通过微信一页一页发给笔者。原来,当年在外打拼的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逝世后,大多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如这份资料记载,客死美国的侨民,暂时安葬公司山(墓地),会馆在清明、重阳等节日会组织拜祭活动,同时每十年起遗骸及遗物,指派专人带回唐山的家属。可能当年曾会长看到这份文献的时候,也萌发了他逝世后也要安葬回故乡的想法吧。

乐善好施 流芳桑梓

其实当时由于时间紧张,我们与曾会长只能匆匆话别,相互添加了微信后,便约定下次有机会再聚。后来他在2018年回国后,曾与笔者见了一面,谈到了《旧金山应福堂先友录》整理的情况。再后来新冠疫情的暴发,直到他在美国去世,我们就没有机会见面了。

《旧金山应福堂先友录》在2019年秋,经笔者两人通力合作整理出来,共1万余字,详细记录了逝者的姓名、籍贯、去世日期、原葬地、迁葬地以及携带骸骨回乡的乡亲姓名、部分逝者的死亡原因,展现了梅州华侨在北美创业艰辛的历史以及互助精神。这份文献点校文字及有关的初步分析以《旧金山应福堂先友迁葬原籍梅州考略》为题刊发在《梅州侨乡月报·梅州侨史专辑》上,了却了曾勤先生的心愿。

这次参加曾勤先生的追悼会,我们还了解到更多他的家庭情况,才知道他们为家乡做了这么多好事。他的祖父曾传源对中医造诣颇深,药到病除,不管是宦门权贵还是平民百姓上门求诊,他都一视同仁,经常为穷人垫钱送药,医术医德受人敬仰。他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捐资支持梅州中学、竹洋公学、梅屏公学、汕头正始学校的建校及祖上创办的梅县“广济善堂”的后续支持等。曾勤本人是村中“德顺公”奖学敬老基金会永远荣誉会长,基金会成立之初,他带头响应筹委会号召,慷慨捐资,前后共捐赠奖学敬老金83500元。他关心家乡竹洋公学的发展,担任了竹洋小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在竹洋公学创办100周年校庆期间,任筹委副主任,带头捐资改善该校的教学设施,还前后捐资63000元设立“曾勤奖教、奖学金”等。他还倡导成立了家族“万麟基金会”并任会长。该基金是其家族专用于和邻睦族、奖学敬老、纾困解难的专用经费。

怀念故土、叶落归根是很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夙愿,犹记得旧金山唐人街牌楼上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华埠想南徐,侨寓百年犹晋郡;牌楼当雁塔,乘槎万里见唐风”。海内外华人华侨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他们都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并保留对祖(籍)国的热爱,心中怀念着魂牵梦萦的唐山。曾勤会长也和早年同乡会的“先友”们一样,了却一桩心愿,最终安葬在了故乡梅州的大地上,与他的祖父安息之地紧紧相依。

——————

编辑:廖智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