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叶剑英与香港乡亲合影的故事

1938年5月,叶剑英(二排右六)与香港商界人士合影。

●王新亮

1938年5月,叶剑英到香港治病,同时为宣传抗日而奔走呼号,发动香港同胞捐钱捐物支持祖国抗战大业。

叶义春(号敬秋)是梅县丙村旋丰村羊角坝头人士,与叶剑英年纪相仿,两人少年时在梅县就有交往。后来叶义春随父辈在印度、日本和香港等地经商,收获颇丰,家境优渥。叶义春诚邀亲戚朋友及在港知名人士、富商聚会,积极响应叶剑英的号召,出钱出物支援内地抗战,他特意在家中九龙新填地街585号四楼寓所设宴,热情招待叶剑英一行及亲朋,并在家中天台合影留念(如图①)。

群英荟萃   团结抗日

照片中,有叶剑英(二排右六)、曾宪植(二排右二)夫妇。其时,曾宪植已身怀六甲,腹中所怀正是叶选宁。有次,笔者与叶选宁将军聊天时,他说自己当年本来是预定在梅城黄塘医院出生的,接生的医生都联系好了,因为母亲陪父亲到香港治病,他后来就在澳门的镜湖医院出生了。

叶剑英此次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军参谋长的身份公开活动,先经广州到达香港、澳门。在治病的同时,他广泛接触各界人士,见记者、会同乡、作演讲,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留下不少动人故事。照片中还有廖承志(后排右七),他当时30岁,任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负责人,为八路军、新四军筹备抗战经费和物资。

主人叶义春(后排右六)乐善好施,热爱桑梓,曾在三堡学堂(丙村中学)捐资建造“敬秋礼堂”,后丙村中学学校建设时被拆,现建有“敬秋亭”(如图②)。叶剑英曾鼓励义春三弟燕春(后排右一)从军,燕春称自己不够大胆,不敢从军,并对叶剑英说:“我没你胆大,还在三堡读书时就敢与老师对着干。”义春四弟桐春(后排右三)与叶剑英之弟叶道英年纪相仿,两人交往密切。

谢笃材(后排右四、丙村程岗岃人,香港富商)、谢玉棠(后排右八、丙村小河唇人)、叶汉光(后排右五,叶氏同宗叔辈,梅县水白乡三角地约亭顶人)、林鸿兴(后排右二)等均为当时梅县居港乡贤,受叶义春兄弟之邀,欣然带家人前来相聚,慷慨解囊支援内地抗战。

照片中,还有几位名人志士,介绍如下:

桂玷(二排右四),广东南海人,1891年中举人,1894年中进士,入翰林院,授检讨,曾任国史馆撰修官、浙江严州知府。1915年任广东通志馆总篆,著述颇丰,时任岭南大学教授。

谢远涵(二排右七),江西兴国县人,光绪甲午科(1894年)进士,选为翰林。1895年,参加康有为为首的“公车上书”,并在策试中针砭时弊,力主“变通”。1909年,任四川道监察御史。1917年,谢远涵出任北洋政府内务部次长兼北京市政督办,并代理内务部长,不久由谢良牧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32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任命其为第十一行政公署(赣州)行政长官兼赣县县长。谢认识到这是利用其声望,行剿共之需,遂隐居上海、南昌,坚不到任。抗日战争期间,多数时间隐居兴国故里。抗战胜利后,寓居赣州,深居简出,过着淡泊恬静的闲休生活。谢远涵一直与梅县丙村、雁洋人交好,1935年,他还受梅县雁洋中村李氏春山公后人所邀,为新落成的李氏春山公祠题写匾额。

李佐夫(二排右八),梅县雁洋下村存异庄人,出身世家,祖父李富宗,清代任官至二品;父亲李祥琴,清代曾任潮州千总武官。据李桐贤先生所著《叶剑英在三堡学堂的老师李佐夫》文中介绍,李佐夫曾参与创办雁洋合堡学堂,是叶剑英在雁洋合堡学堂和丙村三堡学堂的老师。据一份光绪戊申年(1908年)12月12日的“嘉应丙市三堡学堂招生广告”中记载,当时的校长为丘燮亭,教习有刘君鉴秋、李君岂垣、廖君森圃、李君左夫等。据李佐夫之孙李长贤说,祖母(李佐夫夫人)曾对其说,叶剑英在三堡学堂时与李佐夫关系密切,叶剑英在三堡学堂带头剪辫子一事,得到李佐夫的支持;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隐居香港,李佐夫曾给予帮助。因经常在师生中发表抗清言论,李佐夫受到清政府的追捕,离开家乡远走广州,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李佐夫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抗战中后期,他回到家乡,改雁洋合堡学堂为雁洋公学,并担任雁洋公学校长,为家乡的教育尽心尽力。

此照片中可谓群英荟萃,乡情浓郁,大家为着祖国的抗日大业相聚一起,为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凝心聚力,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丙村中学中的敬秋亭

情谊长存   赓续新篇

1941年日本侵略军攻占香港,叶义春率全家于1942年初返回梅县,留下家居物品托谢笃材先生家的女佣看管,此照片放在留港物品中。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叶义春与家人重返香港,检看物品时重见此照片。

2004年2月,叶义春侄子叶伟遥先生(前排右二)将照片中人名一一记录,由其胞妹叶婉珍女士将照片、资料赠送给叶剑英纪念馆。

2019年7月24日,经过长期的资料搜集和相关积累,笔者电话联系采访了叶婉珍女士。叶婉珍是叶飞卿(燕春)之女,1940年出生于香港,1942年随家人返回家乡丙村,在丙村中学、松口中学读书,在内地上大学,文革结束后回香港与家人团聚。电话中,她还热情地补充了相关信息:

1949年底,叶义春到广州小住,由叶道英告知时任广州市市长、军管会主席的叶剑英。叶剑英在百忙中特意抽空设宴,与义春再叙故情。

家族中所有人一直以这段积极参与爱国抗日的经历为荣,以与叶剑英元帅等的交往为幸,家人将此照片放大,挂在梅县丙村老家的显要位置用以激励后人。1980年前后,叶桐春将此照片复制一张送给叶剑英留念。历经四十余年沧桑,尚能有缘重睹当年照片,叶剑英元帅十分高兴。

谢远涵为李氏春山公祠所题写匾额

和平薪火  代代相传

近日,笔者整理新近从北京征集回来的资料,惊喜地看到了叶伟通(照片中前排右三、义春次子)于1973年10月写给叶剑英元帅的信和信中所附的个人头像照片,1938年照片中前排盘腿而坐的小男童,已长为成熟伟岸中年。信中,伟通与剑英叔叙旧,告诉叶帅叶义春已于1954年冬病逝,并汇报了自己的近况。在资料中笔者还有幸看到了一位名叫林宣的在港人士写给叶帅的信,谈及1972年前后与叶道英、叶桐春等共同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了不少幕后工作。看到这些新信息,笔者再次拨通叶婉珍女士在香港的电话。叶婉珍女士确认,叶伟通是其二伯叶义春(敬秋)的二儿子,在大陆生活时与叶道英、叶选钧父子常联系,也曾与叶剑英元帅联系。叶婉珍之父叶飞卿(燕春)在日本有生意,与日本商界、政界多有往来,其三哥叶伟迈(1938年所拍照片中前排右一)与一个姐姐就是在日本出生的。1972年前后,叶道英与叶燕春、叶桐春等利用相关渠道,为中日关系大门的打开做了一些有益的沟通促进工作。

电话交谈中,年过八旬的叶婉珍女士语句朗朗,清晰明了,记性极好,反应灵敏。因过去特定的历史环境,她在家乡的成长是饱经磨难的,但谈到这张照片中的故事,谈起家中长辈的所作所为,她十分自豪:“我们家为国家民族做过一点事,对中华民族有一点贡献,热爱中华民族是每个中国人的本分。”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照片中以叶剑英、曾宪植、廖承志等为首的爱国志士,和亿万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中国人民一样,恪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聪明睿智,爱憎分明,当国家民族受到威胁时,坚决挺身而出,同仇敌忾,誓死保国卫民;时代更迭,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对于来自国际的友谊,又以包容开放之心,给予真挚回应,敞开友谊大门,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叶剑英纪念园管理局)

2023年9月4日《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面图“文化公园”投稿邮箱:mzrbwhgy@163.com

编辑:曾秋玲

审核::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