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人物谱】杨鸿旋


编者按

广东汉剧院(现名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是剧种代表性专业艺术院团。自1959年成立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广东汉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梅州日报》文娱栏目开设“广东汉剧人物谱”专栏,陆续推介广东汉剧院建院以来相关艺术家的生平业绩及影响,敬请垂注。

杨鸿旋(1947一2017),广东大埔人,国家二级导演,曾任广东汉剧院青年实验剧团副团长、一团团长等职务。

1960年,杨鸿旋从汕头戏曲学校调入广东汉剧院工作,曾先后拜京剧名家周菊芳和湖北汉剧表演艺术家陈惠龙为师,工文武丑、武生。杨鸿旋充分发挥文武兼济的特色,注重传统舞台技巧的运用,数十年来,在广东汉剧舞台展示中,以所学赋予实用。在参与大型广东汉剧剧目创排中,主动承担武功(武打)场面的设计工作,身体力行,模拟示范。对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他还亲自担角,翻转腾挪、高台跳越、刀枪剑戟交锋,刺、砍、挑、挡、翻、扑、跃、越,各种动作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凭借自己过硬的基本功,杨鸿旋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为广东汉剧舞台增光添彩。

1981年,杨鸿旋受到组织重用,担任广东汉剧院青年实验剧团副团长职务。他关注年轻艺术人才的成长,着力抓好艺术基训工作(即“四功五法”),大胆进行剧目改革和创新;1984年转任广东汉剧院一团团长,他协助剧院做好传统剧目的传承保护和新剧目的创排工作;1985年,为提高自身的综合艺术修养,在剧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并于1987年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毕业。毕业后,他排除诸多择业干扰,回到广东汉剧院工作,继续担任部门负责人和剧院导演工作。与此同时,他还主动在梅州艺术学校兼任武功指导老师,培养出了一大批广东汉剧优秀表演艺术人才。

杨鸿旋同志对艺术工作严格要求,对广东汉剧舞台每一场演出一丝不苟,较好地发挥了导演艺术业务专长,数十年间,他见证和实践了广东汉剧的传承和发展。他导演的剧目主要有《琴心盟》《时迁偷鸡》《碧莲盗砂》《大脚皇后》《县界边》等剧目;移植导演了《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秦香莲》等一大批广东汉剧优秀作品,杨鸿旋同志参加导演的多部广东汉剧剧目在参加各类汇演(展演)活动中荣获多项大奖,受到业界的高度好评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梅州日报记者:林仪

通讯员:黎本洪 杨苑东

编辑:杨乔颖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