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钜镇 | 传说中的丰顺客家乡间“神医”

民国初年,一乡间正在被救治中的伤员(资料图,大约摄于1912-1922年间)

——————————

□李钜镇

我的家乡在粤东丰顺县,那里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医”的故事。所谓“神医”,自然必须是医术高明了得,而且其行为还需要充满着神仙一般的传奇色彩。有些“神医”,被直接认为是“神仙下凡”,来无影去无踪,治好病人疾患便消失在人间,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下踪迹。

传说中的“神仙药丸”

小时候,常常听奶奶讲“神仙药丸”的故事。说有一个神仙,将身上的污垢搓下来,揉成小药丸,治好了一村民久治不愈的顽疾。故事说过一遍又一遍,但却常听常新——

话说村里有一位村民患了重病,久治不愈。一日,他家里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留着长长白胡子的神仙。神仙是上门讨水喝的。自然,村民并不知道客人是神仙,热情地招呼他喝茶。看到已经是午饭时分了,村里又没有可以用餐的饭店,于是又热情地招呼客人在家吃饭。

言谈中,神仙了解到了村民的病情后,说他能治病,只是他没有带药,要容他想想办法。村民心里半信半疑,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

神仙利用上厕所的时机,躲在厕所里,将身上的污垢搓成小药丸,然后交给了村民。村民接过药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倒了一杯温水,将药吞了下去。神奇的是,药丸下肚,村民的病就好了一大半,身上的疼痛感很快就消失了,行动也自如了很多。这时,他忽然想到,要杀鸡宰鸭好好感谢这位白胡子老人。可是这时候,村民却发现,白胡子老人已悄悄离开了他家。他出门去追赶,也不见老人踪迹。这时,他才猛然醒悟,这位白胡子老人,一定是一位神仙。

“撮把戏”的外乡人

不久前,我回了一趟久别的故乡,闲谈中,又听到许许多多的神医故事,故事涉及的人是有名有姓,不少还是我所认识的。 先说说少财伯的故事——

少财伯住在小胜镇半坑村的村头。小时候,少财伯兄弟三人,家里很穷,常常到村中沐庭伯家玩耍。天气热,兄弟仨就在沐庭伯家厅堂的红毛灰(水泥)地板上睡觉。后来三兄弟同时得了“黄肿病”,脸色蜡黄,肚子肿大,说话都有气无力,什么活也干不了。连续找了四个医生来看病,但所有的医生都表示无能为力,不敢下药。

后来,村里来了一个“撮把戏”(耍魔术)的外乡人,给少财伯兄弟开了药方。他的药方很独特:用四只猪脚,加上南姜若干、红糖若干,慢火炖煮,待猪脚煮烂以后,分次服用。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药方,竟然把他三兄弟的病治好了。三兄弟恢复了生龙活虎的本色,开始下地劳动了。

那四名曾经拒绝给少财伯兄弟施药的医生们闻讯,觉得很神奇。他们说,要摆好糕点香茶,拜师学艺。可那个“撮把戏”的外地人,早已杳无踪迹了。

救苦救难的大医生

还有一位遇到神医的人,是我家乡的一位知名人物。他的名字叫刘昔英,家住丰顺小胜镇小溪乡松柏岽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担任朱坑乡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很强,为人又善良,深得村民敬重。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刘昔英患了一种怪病,十个手指溃烂流脓,痛苦不堪,四处求医,终不见好转。一日,家里来了一位中年人,向他讨水喝,看到昔英老人病况,说他有办法治疗,只是药费太贵,每服药要收40块钱,要服10服,共400元。虽然400元对于一个乡下家庭来说,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但痛苦的折磨让家人咬了咬牙,答应了医生的要求。当天傍晚,那人就把药送来,收了400元钱,匆匆就走了。昔英老人按照医生交代的办法,隔天服用一次。想不到才服了两服药,病就被治好了。

昔英老人欣喜若狂,四处寻找这位救苦救难的大医生,想要好好报答他。可是,四处打听,也没有这位医生的踪迹了。

背着“红十字”药箱的先生

发生在我邻村的一件往事,同样富有传奇色彩——

一个名叫李锦铎的村民,家住荷坪村塘子卜自然村,他的妻子身患怪病,常常发烧不退。送到医院治疗,也始终不见好转,人消瘦得如一把干柴。后来病情恶化,粒米不进。看到这种情形,家人急忙办理了出院手续,将病人抬回家里,准备料理后事。

这时,村里来了一个说外地口音的人。身上背着一个大药箱,药箱上大大的“红十字”标志,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背药箱的年轻人,认真察看了病人情况,一番“望闻问切”之后,说需要打针。

主人心里并不相信,打个针能够治好他妻子的病,只是抱着“尽人力,以尽天命”的想法,点头同意了年轻人的意见。年轻人从药箱中拿出针筒、针头,放在一个小铝盒子中,放在酒精灯上蒸煮消毒,然后给病人打了一针,收了几毛钱的药费,说他过两天会再回来看病,就匆匆离开了。主人没有多少好心情,冷冷地送走了医生。

过两天,小伙子再次来到这个小村子,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病人已经不再发烧,已经可以吃下一碗米饭了。医生进门的时候,她已经拿着扫把在厅堂里扫地了。

见到医生进来,妇人高兴地高声叫喊着:“先生来了,先生来了。”“先生”是乡下人对医生的尊称。一家人高兴万分,马上杀鸡做饭,宴请救命恩人。后来,富有感恩之心的李锦铎,拿不出足于表达谢意的礼物,便亲自动手,做了一张“福州床”,硬要送给“先生”,酬谢他们家的这位大恩人。

这个医生,其实并不是什么“神医”,而是韩江河边朱坑塘卫生站的一名实习医生。他叫林文同,是丰顺县城汤坑石碑街人,刚刚分配到小胜卫生院工作,被再次分配到朱坑塘卫生站。那天,他下乡为百姓治病,正好了解到李锦铎妻子的病情,并治好了她的病。说起往事,她便充满感激地说,打帮(客家话:承蒙之意)林先生治好我的病。后来,李锦铎妻子活到了九十多岁。

林文同是我大叔的好朋友,一次他来我家里做客,大家提起他治好李锦铎妻子疾病的事情。林医生解密了他的药方,他判断病人患的是疟疾,所以,给他打了一枚盘尼西林。因为对了症,就治好了病。

林文同医生还用他的“神术”,拯救过朱坑村一名小孩的生命,这在乡下也被传为佳话。

朱坑村一个小孩,连日高烧不退,用了各种草药不见效果,一日,小孩忽然呼吸困难,面部发紫,林医生正好经过,见状,连忙抱起小孩,用嘴对着小孩的小嘴,连续用力吸吮。忽然,“咔呸”一声,一块痰状物从林医生嘴里吐了出来,小孩发紫的脸上也恢复了血色。

原来,小孩得的是麻疹肺炎。痰液堵住了小孩喉咙,影响了呼吸。后来,在林医生的精心用药下,小孩很快恢复了健康。

阿武哥“一病成医”

乡下神医故事很多,最后讲述阿武哥“一病成医”,称为“神医”的故事。

阿武哥是化名。一次,他脚趾溃烂瘙痒,久治不愈,气急之下,拿出家里的一种名叫“敌百虫”的农药,打开小瓶盖子,将农药液体淋到患处,随着一阵白烟蓦然升起,一股夹杂着农药味的恶臭扑鼻而来。阿武哥“呀呀呀”大叫了几声,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随着痛感逐步过去,患处不再瘙痒。几天下来,脚趾干了,不再流脓,最后竟然痊愈了,长出了白白的新肉来。

后来,阿武哥用他自己发明的药方治好了好几个同样病症的人,只是他没有透露他的“秘方”。阿武哥由此成了一名“神医”。

后记:以上这些“神医”故事,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它折射了当时梅州地区乡村缺医少药的窘境,但也反映了一些民间偏方的神奇。同时,那些“神医”们身上透出的人性光辉,确实是令人敬仰的。

梅县德济医院(黄塘医院前身)的外国医生Bay(前排中)和他的助手们(资料图,大约摄于1912-1922年间)。(照片均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