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明|辛亥革命时期大柘丰光村的姚氏一族

▲姚雨平

▲姚雨平故居

————————

●姚良明

大柘镇丰光村位于平远县城最南端,村落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旧时称枫林冈、风仁冈,新中国成立之初取名为丰光村。民国时期平远有一首山歌这样唱道:“平远共有十五乡,乡乡唔当枫林冈……”说的是丰光村人才辈出,遐迩闻名。辛亥革命时期,小小的丰光村是中国同盟会员的活动场所,有丰光籍同盟会员十多人,涌现出姚海珊、姚万瑜、姚竹英、姚雨平等历史风云人物,他们呕心沥血,英勇顽强,为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中华民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革命先驱姚海珊

姚海珊(1858-1942),14岁时随邻近村一寺僧学文,从读三年,屡应童子试,未能录取入学,后在村中设私塾当先生。其族侄姚雨平、姚竹英和长子姚万瑜出自其门下。清光绪年间,平远大柘乡人姚德胜在马来西亚怡保经营锡矿业致巨富,在其家乡羊子甸兴学育才,开设万和饷当和印刷厂、织布厂,聘姚海珊为经理。姚海珊经常来往于家乡和马来西亚之间,受姚德胜的影响在南洋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和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清宣统三年(1911)9月,广东光复,姚雨平受命为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海珊由南洋回国,被委任为广东北伐军军需部长。姚海珊担任军需部长后,速与北伐军高级参谋、平远同乡林震一起,率领一团人马,先期从海路至南京筹备军需,并参加了收复南京之役。中华民国成立后,姚海珊曾任民国9年(1920)平远县知事、民国14年(1925)平远县县长。孙中山曾亲笔署名特赠肖像一幅给姚海珊。民国 32年(1943),国民党边区总司令香翰屏为姚海珊遗像作诗赞曰:“先生慷慨有奇节,尽瘁革命老弥热。子沐其教英且烈,报国报亲以流血。历任军政犹清绝,至今家不余寸铁。我赞遗容惭笔拙,忠表会齐铭隆碣。”

“开国先烈”姚万瑜

姚万瑜(1884-1909),号碧楼,年少时随父亲姚海珊在德和商号学习经商,业余勤于阅读典籍及报章杂志,关心国家大事。弱冠之年受时代潮流之影响,痛惜祖国之濒危,决然弃商投学,到省城广州寻求革新之路,以报效国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姚万瑜在广州求学期间,即追随孙中山从事推翻清朝之革命活动,与赵声、姚雨平、朱执信、邹鲁等人志同道合,日夕往还,担任联络党人任务。当年粤之革命党人,莫不知有二姚,即姚万瑜与姚雨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姚万瑜与邹鲁等人在广州创办潮嘉师范,发展革命党人力量。他还鼓励家乡青年到省城学习,并发动在省同乡集资在米市街购买房屋一座,成立平远留学公所,以解决本县赴省学生食宿困难。几年间,平远赴省学习的志士日增,秘密加入同盟会者达30多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1月,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离世。革命党人趁人心摇动,亟谋发难,乃定于20日为举义期。不料拟期发动时事泄,起义失败。姚万瑜与邹鲁走避香港,图谋联络党人,策动再次起义。到港后,姚万瑜因劳累过度发病,病势日重。在港党人强其返回广州,住潮嘉师范校舍治疗,因医治无效,于宣统元年(1909)8月7日去世。8月11日上午12时,嘉应州留省学界在广州市靖海门外之嘉应会馆举行追悼大会,致祭者甚众。民国元年(1912)由粤稽助局具事迹,呈报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为“开国先烈”(丙等积劳病故首名)。

反清志士姚竹英

姚竹英,字超雄,(生卒年月不详),嘉属革命党领导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春,姚竹英到兴宁石马与何子渊、萧惠长、江伯坚等人策划潮州饶平黄冈起义,姚竹英具体工作为与潮安人许雪秋的单线联系。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姚竹英往广州,就读于姚万瑜在广州创办的潮嘉师范学堂。翌年肄业还乡,在丰光村姚氏启宇学堂任体育教员,该校为平远革命志士的秘密机关,教职员工全部加入了同盟会,姚竹英为同盟会骨干。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冈起义失败后,潮州及嘉应州学界的知识分子,没有被困难吓倒,对开展革命活动反而更加积极。清光绪三十五年(1909) ,潮嘉各属劝学所纷纷成立,学界更有人主持联络,革命党人互通信息,更加便利。由于革命事业须大量经费支持,潮嘉各地革命党人举行筹集经费的活动。

为了筹款,姚竹英联络一些同盟会员在向长田乡富户钟学球募捐期间误伤人命,一行人一哄而散,姚竹英逃至兴宁石马中学藏匿。死者家属向嘉应州衙门报案,被官府列为重大案件,抓获不少有关人员或其家属,引起绅界和学界不满,以官署刑讯逼供,诬陷革命党人,且言革命党人,供仇不供党,纷纷电省,与之对抗。民情激昂,形成对立之势。姚竹英以革命党人不怕牺牲的气概,婉拒了同仁安排到香港避难,为保护他人,他挺身而出,愿承担全部责任。遂由梅县、平远、兴宁三县士绅十余人,护送至嘉应州衙投案自首。

在嘉应知州邹增祜的授意下,州衙立即收押姚竹英,剥其衣冠,严刑拷打。嘉应学界闻之大哗,乃联合三县78校罢课,并电省指控邹知州大兴党狱,摧残教育,声势浩大,省署指令解押姚竹英至潮州府审讯。后姚竹英死于去潮州途中(一说死在狱中),且三县罢课风潮尚未停息,恐酿事变,省署乃以邹增祜不谙地方情况为由作他调而平息事端。

革命元勋姚雨平

姚雨平(1882-1974),字宇龙。青少年时应童子试,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岭东同文学校学习军事。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结识朱执信、胡汉民等,在香港参与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由港返乡,与谢逸桥、温靖侯等创办“松口体育会”,自任教官,讲授战术。之后转赴广州,参与策划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返回平远,在县城仁居任平远中学教员。他在教学期间,发展了同盟会员达数百人。

宣统二年(1910),广州新军起义失败。翌年,革命党人在香港设立起义统筹部。黄兴任部长,姚雨平任调度课长,职掌策反新军及调集人员事宜。在香港人员没有及时赶到、枪支弹药还没有领出的情况下,于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指挥部仓促决定敢死队分四路出击。姚雨平率领一队负责占领飞来庙,接应燕塘新军入城。在关键时刻,储运科忽然通知改期举行,不发弹药。这时黄兴所领敢死队已与敌人打响,敌人倾巢出动,四处堵击。姚雨平因手无寸铁,被迫撤离。其余胡毅生、陈炯明所率各队都没有行动,只有黄兴所在部孤军作战,起义终告失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接踵响应。同年 11 月,广东光复,成立军政府。姚雨平由南洋兼程赶回广州,任北伐军总司令。12月中旬,他率领北伐军经由海道到达上海,转赴南京。姚雨平在南京收编淮军,扩充兵员。姚雨平奉命率军北伐,在固镇、宿州、徐州等地大破清军张勋、倪嗣冲等部,迫使清宣统皇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达成南北和议。南京政府以国家已经统一,乃取消广东北伐军番号,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仍任总司令。同年4月改编为第四军,辖二十二、二十四两师。姚雨平任军长,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12年8月,姚雨平任北京总统府顾问。此后,姚雨平跟随孙中山,参加了讨袁护法运动、征讨陈炯明叛军的行动。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姚雨平任治丧委员会第四组组长,并到南京参与踏墓地及奉安大典。1948年,姚雨平赴香港居住。

1949年,广州解放,姚雨平由港返回广州,受到广东省主席叶剑英的欢迎,亲自提议任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以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还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1974年9月19日,姚雨平在广州辞世。

纪念辛亥革命,传承革命精神。丰光村辛亥革命先贤的英勇事迹已载入史册,村中存有的三座名人故居也得到了妥善保护。宝善居,姚雨平故居,始建于1913年,客家三堂四横围屋民居,属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怡德楼,姚海珊姚万瑜故居,始建于1913年,客家合面杠民居,被列入平远县文物保护名录;丰光姚屋(大屋印),姚竹英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客家三堂四横围屋民居,被列入平远县文物保护名录。

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