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人物谱】刘飞雄


编者按

广东汉剧院(现名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是剧种代表性专业艺术院团。自1959年成立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广东汉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梅州日报》文娱栏目开设“广东汉剧人物谱”专栏,陆续推介广东汉剧院建院以来相关艺术家的生平业绩及影响,敬请垂注。

刘飞雄 (1933——2018),广东大埔人,广东汉剧乌净行当表演艺术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来乌净行(花脸)代表性人物。

刘飞雄从小喜爱音乐,1950年参加了大埔湖寮民声汉剧社学习广东汉剧,工广东汉剧乌净行(花脸)。1953年,刘飞雄拜黄兰玉为师,在声腔方面大有长进,粗音、炸音转换自如,气息沉稳而刚健。

1956年刘飞雄由民声汉乐团转入到广东汉剧团,在广东汉剧《五台会兄》剧目演出中饰杨五郎,他的表演因生动形象逼真、基本功扎实而深受观众好评。随后,刘飞雄又拜李义添、陈惠龙、周菊芳等名家前辈为师,系统提升乌净行当表演基本功,成为广东汉剧文武兼备的花脸演员,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实践演出,演艺技巧独树一帜。

1957年5月,刘飞雄随团进京演出《击鼓骂曹》得到高度评价,而后,其表演的广东汉剧《击鼓骂曹》《五台会兄》《空城计》《三打王英》唱段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发行。从1959年开始,刘飞雄随团参加六省十三市巡回演出。

刘飞雄勤学兼修,一专多能。其主要代表作有《击鼓骂曹》《五台会兄》《空城计》《三打王英》等,为广东汉剧乌净行(花脸)奠定艺术特色基础。

刘飞雄既通晓广东汉剧各行当的唱腔,能上台演戏,又熟悉汉乐各种乐器,会操弦在台下伴奏。他精通乐器芦笙,在广东汉剧音乐伴奏中有“芦笙第一人”美誉,在广东汉剧《一袋麦种》上京演出时,他负责乐队芦笙、二胡伴奏。

1980年,刘飞雄调入梅县地区戏剧学校任教,教学广东汉剧红净、乌净行当,兼教音乐知识。他严格要求学生博采众长,文武兼修,常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学习芦笙、提胡演奏技巧,不厌其烦为历届学生练唱操弦伴奏。

刘飞雄先生从亊广东汉剧亊业三十六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表演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在广东汉剧花脸行当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在传帮带工作中,他谦虚谨慎,诲人不倦,深得师生喜爱和尊敬。他为广东汉剧舞台表演艺术和戏剧教学作出了较大贡献。

梅州日报记者:林仪

通讯员:黎本洪 杨苑东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