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鑫|话说“香蕉”

柠萌  摄□罗鑫

兴宁话和梅县话不仅在发音上有明显的差异,在词汇上也有若干不同。例如,“香蕉”梅县话称作“弓蕉”,和潮汕人的说法一样,皆取其形状弯曲似弓之故;兴宁话则叫做“牙蕉”,也是根据形状命名,“蕉”为本体,“牙”为喻体,也就是说,在兴宁人看来,香蕉就像牙一样。

再细说一番,“牙蕉”的说法从何而来的呢?

如果我们仅凭现代汉语的理解,“香蕉像牙”的说法当然不能成立。但如果我们稍作深入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其实,“牙”在古汉语中一般指的是动物的獠牙,尤指象牙;人的牙齿在古代一般只能用“齿”来表示。例如,《南史·范岫传》所载的“作牙管笔一双”中的“牙管”指的就是象牙。

至今仍严格区分“牙”和“齿”的,恐怕就只剩下日本人了。早年有个笑话说有个日本人来中国出差时突然牙龈上火,同事推荐他去看看“牙科”,他感到十分恼火,后来学习了中文才知道原来“牙”在现代汉语里就是“齿”的意思,别无他意。

话说回来,兴宁人称香蕉为“牙蕉”,实际上是对古汉语的一种保留,暗示人们“牙”在古代是有不同含义的,指的是弯曲的獠牙,就像香蕉一样。

既然说到这里,笔者想顺便拓展一下的就是,香蕉在客家文化的语境里,寓意不是很好,所以送礼尤其是去探病时最好不要携带,这自然与“蕉”的谐音字“焦”不无关系,容易让人联想到“焦焦即即”等不吉利的词,此为其一;其二,香蕉相对廉价,作为礼物可能不太合适;其三,香蕉有很多“杷(客家话,音pǎ,谐音‘怕’,分支的意思)”,即有很多分叉,这点也很招人嫌弃。

编辑:廖智 审稿:陈嘉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