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人物谱】丘煌


编者按

广东汉剧院(现名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是剧种代表性专业艺术院团。自1959年成立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广东汉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梅州日报》文娱栏目开设“广东汉剧人物谱”专栏,陆续推介广东汉剧院建院以来相关艺术家的生平业绩及影响,敬请垂注。


丘煌 (1934--2021)出生于广东大埔县,广东汉剧作曲家、戏剧理论研究专家,广东音乐家协会会员。

丘煌1949年8月参加华南文工团儿童队,在部队从事文艺创作相关工作;1950年6月在广州整编,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十七团宣传队,从事音乐及舞蹈编导工作;1950年11月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10月回国;1958年3月复员回乡后同年9月选送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群众音乐系,主修理论作曲,选修小提琴、二胡、钢琴,1961年毕业后分配到广东汉剧院从事作曲、和声、配器、戏曲研究工作。

丘煌在剧种音乐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论文《广东汉剧源流探讨》于1983年在安徽召开的“全国徽调、皮黄学术会议”上发表。其专著《广东汉剧曲词声韵和结构》《广东汉剧西皮类唱腔结构》入录了《中国戏剧志》广东卷“广东汉剧音乐及唱腔”部类。他还著有专集《广东汉剧音乐唱腔选集》《广东汉剧唱片曲谱集》《广东汉剧唱腔集锦》等。丘煌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作曲及和声配器剧目达二十多个,包括《齐王求将》《红灯记》《平原作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他对广东汉剧“定谱定腔”以及规范各声腔、各板式的记谱法等均有较大贡献,其中,为适应现代剧的需要,他把原四大件伴奏形式的乐队,改编成二十八人组成的“中西混合乐队”,这对广东汉剧而言,是一次大胆的革新。

丘煌先生作为一名离休干部、老艺术家,毕生严于律已,保持艰苦奋斗、勤奋工作作风。他谦虚好学,积极探索,钻研广东汉剧和广东汉乐的艺术真谛,为广东汉剧唱腔改革、音乐规范和剧种源流探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州日报记者:林仪

通讯员:黎本洪 杨苑东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